孫悟空母親是誰

孫悟空(又稱齊天大聖、孫行者、鬥戰勝佛),是中國古典神魔小説《西遊記》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傳為吳承恩所著)。相傳他由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帶領羣猴進入水簾洞而成為眾猴之王,號稱為 “美猴王”。

後來在西牛賀洲拜菩提祖師為師學藝,得名孫悟空,學會地煞七十二變 、筋斗雲等高超的法術。

孫悟空母親是誰

神通初成的孫悟空先後大鬧地府與天宮,後被天界招安,封為弼馬温。因感覺職位低而返回花果山自封為齊天大聖並迫使天庭承認該封號。

因醉酒鬧天宮,攪亂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煉成了金剛之軀,陰差陽錯間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中煉就火眼金睛。之後大鬧天宮,十萬天兵天將對其圍剿亦不能將其打敗,後來在與如來佛祖的鬥法中失利,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悔過自新。

經觀音菩薩點化,被唐僧救出,法號行者,保護唐僧西天取經。

在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後,最後取得真經修成正果,被封為鬥戰勝佛。在佛經中《心經》最簡短,最精華

可以説,《金剛經》是大藏經的濃縮版,《心經》則是《金剛經》的濃縮版,對佛學精髓的真解往往可以從其對《心經》的理解來判斷。作者吳承恩在創作神怪小説《西遊記》時,對《心經》的研讀可説是費心費神的,且不説《心經》對整部《西遊記》的結構設計,佈局謀篇的影響之深,滲透之廣,僅看作者對孫悟空這個法名的取用就能窺見吳承恩應用《心經》來塑造這個“齊天大聖”的功夫之了得。

孫者,深也,近音通假(淮安語中此兩音相近),本字為深。悟空,即了悟空慧,孫悟空,意為深定境中,了悟空慧。

孫行者,即深行者,深定修行之人也,孫行者和孫悟空這兩個名字結合起來便是:修行深定之時,便是了悟空慧之際。這是對《心經》首句的最深刻之理解。

《心經》曰:“行深般若(bō rě)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藴皆空。”此句意為:修行深定達至般若智慧時才能照見五藴皆空,即了悟空慧。

這“深”字太重要,沒有“深”就不會產生般若智慧,就不能進入深定境界,當然也就不可能照見五藴皆空,了悟到空的智慧。因此《心經》也稱《深般若波羅密經》,屬大乘佛教經。

吳承恩用“深”作為孫(深)悟空的姓,其對《心經》解讀之功力可見一斑。當然作者在這裏也沒有忘記孫悟空是個猢猻,猻諧音通孫。

《心經》首句為標宗之句,它標明瞭一經宗旨。吳承恩深知《心經》之內核在標宗,而整部《西遊記》的中心也恰恰是孫(深)悟空,是由這個孫(深)行者展開的。

且看《心經》標宗全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藴皆空,度一切苦厄”。行是修行,深是深定和禪定,只有修行深定的人才能達至般若智慧,才能照見五藴皆空,才能解解脱一切苦,才能獲得大自在。

這裏修行深定的人就是吳承恩取名孫行者的出處了。“照見五藴皆空”,照者,明也,真意是像照鏡子一樣明白地看見五藴皆空,這裏的照見應理解為內觀照而發現,也就是了悟,感悟,悟見,悟到,總之就是悟的意思。

五藴為色、受、想、行、識。色藴是指物質世界;受藴是看見外物內心生起的種種受納;想藴是種種思想;行藴就是造作並對事物訴諸的行動;識藴是指意識。

如果修行深定,達至禪定和般若智慧,那孫(深)行者就能照見五藴皆空,也就是悟到了空,這便是吳承恩取孫悟空名字的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