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是誰

生物學家,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 ,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

曾經乘坐貝格爾號艦作了歷時5年的環球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

達爾文是誰

出版《物種起源》,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説,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以及物種不變論。除了生物學外,他的理論對人類學、心理學、哲學的發展都有不容忽視的影響。恩格斯將“進化論”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其他兩個是細胞學説、能量守恆轉化定律),對人類有傑出的貢獻。從進化的觀點看,同時生存的不同生物種在時間的向度上可以回溯到一個共同祖先。

因此,按照祖裔關係可以將現時生存的和曾經生存過的生物相互聯結起來,這種表示祖裔關係的生物進化系統稱為種系發生。生物的種系發生可以形象地表示為一棵樹:如果從樹根到樹頂代表時間向度,主幹代表共同祖先,大小分枝代表相互關聯的進化線系,這就構成所謂種系發生樹或進化樹。所謂進化型式就是進化在時間與空間上的特徵,也就是種系發生的特徵,具體表現在進化樹的形態上:枝幹的延續和分枝方式、樹幹的傾斜方向和在空間上的配置、樹幹的中斷等等,它代表着種系發生中線系進化、種形成、絕滅等方面的特徵。

進化論是由英國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1809-1882)曾經乘坐貝格爾號艦作了歷時5年的環球航行中,對動植物和地質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後,當時是對物種起源的一種猜測而提出的一種假説。隨着進化論的發展,產生了現代綜合進化論,而現代進化學絕大部分以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的進化論為指導,埃爾温·薛定諤的《生命是什麼》為主體方向,進化論已為當代生物學的核心思想之一所有生物物種是由少數共同祖先,經過長時間的自然選擇過程後演化而成。

達爾文是誰阿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1809.02.12-1882.04.19),達爾文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1831—1836年,他以博物學家的身份,參加了英國派遣的環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學考察。

在動植物和地質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經過綜合探討,形成了生物進化的概念。

1859年出版了震動當時學術界的《物種起源》。書中用大量資料證實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在遺傳、變異、生存鬥爭中和自然選擇中,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不斷髮展變化的,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説,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和物種不變論。進化論是十九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達爾文是誰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曾乘貝格爾號艦作了歷時5 年的環球航行, 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

出版《物種起源》這一劃時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説,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和物種不變論。

除了生物學外,他的理論對人類學、心理學及哲學的發展都有不容忽視的影響。恩格斯將“進化論”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是誰?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1809~1882)是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查理斯·達爾文於1809年2月12日誕生在英國的一個小城鎮。

1809~1882年,他以博物學家的身份,參加了英國派遣的環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學考察。

在動植物和地質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經過綜合探討,形成了生物進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動當時學術界的《物種起源》。書中用大量資料證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在遺傳、變異、生存鬥爭和自然選擇中,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不斷髮展變化的,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説,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和物種不變論。恩格斯將“進化論”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其他兩個是細胞學説、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

他所提出的天擇與性擇,在目前的生命科學中是一致通用的理論。除了生物學之外,他的理論對人類學、心理學以及哲學來説也相當重要。達爾文的祖父曾預示過進化論,但礙於聲譽,始終未能公開其信念。

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的名醫,家裏希望他將來繼承祖業,1825年16歲時便被父親送到愛丁堡大學學醫。因為達爾文無意學醫,進到醫學院後,他仍然經常到野外採集動植物標本並對自然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父親認為他“遊手好閒”、“不務正業”,一怒之下,於 1828年又送他到劍橋大學,改學神學,希望他將來成為一個“尊貴的牧師”,這樣,他可以繼續他對博物學的愛好而又不至於使家族蒙羞。

但是達爾文對自然歷史的興趣變得越加濃厚,完全放棄了對神學的學習。在劍橋期間,達爾文結識了當時著名的植物學家J·亨斯洛和著名地質學家席基威克,並接受了植物學和地質學研究的科學訓練。1831年畢業於劍橋大學後,他的老師亨斯洛推薦他以“博物學家”的身份參加同年12月27日英國海軍“小獵犬號”艦環繞世界的科學考察航行。

先在南美洲東海岸的巴西、阿根廷等地和西海岸及相鄰的島嶼上考察,然後跨太平洋至大洋洲,繼而越過印度洋到達南非,再繞好望角經大西洋回到巴西,最後於1836年10月2日返抵英國。這次航海改變了達爾文的生活。回到英格蘭後,他一直忙於研究,立志成為一個促進進化論的嚴肅的科學家。1838年,他偶爾讀了T·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從中得到啟發,更加確定他自己正在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想法:世界並非在一週內創造出來的,地球的年紀遠比《聖經》所講的老得多,所有的動植物也都改變過,而且還在繼續變化之中,至於人類,可能是由某種原始的動物轉變而成的,也就是説,亞當和夏娃故事根本就是神話。

達爾文領悟到生存鬥爭在生物生活中意義,並意識到自然條件就是生物進化中所必須有的“選擇者”,具體的自然條件不同,選擇者就不同,選擇的結果也就不相同。然而,他對發表研究結果抱着極其謹慎的態度。1842年,他開始撰寫一份大綱,後將它擴展至數篇文章。1858年,出於年輕的博物學家R·華萊士的創造性頓悟的壓力,加之好友的鼓動,達爾文決定把華萊士的文章和他自己的一部分論稿呈交專業委員會。

1859年,《物種起源》一書問世,初版1250冊當天即告售罄。以後達爾文費了20年的時間蒐集資料,以充實他的物種通過自然選擇進化的學説,並闡述其後果和意義。作為一個不求功名但具創造性氣質的人,達爾文迴避了對其理論的爭議。當宗教狂熱者攻擊進化論與《聖經》的創世説相違背時,達爾文為科學家和心理學家寫了另外幾本書。

《人類的由來和性選擇》一書報告了人類自較低的生命形式進化而來的證據,報告了動物和人類心理過程相似性的證據,還報告了進化過程中自然選擇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