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林壁刻在哪裏?

題西林壁刻在哪裏?的答案是:廬山的西林寺

題西林壁刻在哪裏?

蘇軾的題西林壁原本是刻在廬山西林寺,後面經過移動後,又到了廬山的東林寺,隨着時間的推移,遺蹟早已被毀,為了紀念當時,東林寺現有仿製刻在東林寺寺碑之上。元豐七年的時候,原本被貶至黃州任職的蘇軾在這一年被改調至汝州就職。從黃州前往汝州途中蘇軾途徑九江,在此地暫作休息之餘他與當地友人結伴前往廬山遊玩。廬山因為風景秀麗自古以來便是一處備受人們喜愛的去處,而蘇軾前去廬山遊玩之後也被此處壯麗的風景所打動,故而創作出了《題西林壁》。這首詩之所以名為《題西林壁》,其原因在於它是寫在西林寺的牆壁上的。蘇軾在廬山遊玩過程中來到西林寺,他看到西林寺的一處牆壁上寫有諸多詩作,於是他便也想效仿前人在此牆壁上題詩一首。因為剛剛的遊覽過廬山的壯麗山水,所以他便在此寫下了自己對廬山的觀後感。這觀後感便就是詩作《題西林壁》,其中一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更是廣為流傳。其中前半句經常被用來形容識物不夠全面,使用率是非常高的。

《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藴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鬱葱葱連環不絕;側看則峯巒起伏,奇峯突起,聳入雲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後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後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説,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全詩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峯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坡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評價:“蘇軾是全才式的藝術巨匠。”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枯木怪石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