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錢等於幾兩

0.1兩。

1克=1/50兩(換算為小數是0.02兩),一錢=0.1兩。

1、“兩”、“錢”是我國使用的傳統的重量計量單位;

2、“兩”、“錢、“斤”、“克”之間的換算關係為:1斤=500g,1斤=10兩,1兩=10錢。

3、根據上述換算關係進行換算:1g=1/500斤=1/50兩(0.02兩);1錢=0.1兩,1錢=5g。

1、公制: 1斤 = 10兩 = 100錢,1錢 = 5克

2、市制(適用於中國大陸): 1斤 = 500克,1斤 = 10兩 = 100錢,1錢 = 5克

3、中國舊制(現時只存在於香港): 1斤 = 596.8克,1斤 = 16兩 = 160錢,1錢 = 3.73克

錢,又作匁是尺貫法質量單位之一。一錢等於十分,10錢為1兩,1000錢為1貫。實際質量於各地不同時代皆有變化。一錢是一兩的十分一重。

“匁”字的由來在有兩種説法,一説因為“錢”在日語中與“泉”同音,因此日本人借用“泉”字的草書寫法創造了“匁”字。另一説因為“錢”在日本的簡便計數寫法為“文メ”,將此二字組合起來便成了“匁”字。但香港的歷書中“秤骨”相關的頁面的錢多年來也寫成“匁”,有可能是受到日本影響。

一錢等於幾兩

古代銀兩是主要的流通貨幣,如果數量過大的話將會成為金子,平日裏出去買東西或者是吃飯,都會用銀兩來結賬,貿易算是比較快捷方便的,不過相對於用紙質鈔票來説,銀兩有個巨大的缺陷,那就是不方便攜帶,畢竟重量較高放在哪裏都不合適,放幾錠還行多了就會很麻煩,後續古人也發現這個問題,發明出銀票。

所以在銅、銀、金、銀票的存在下,組成健全的貨幣貿易流通體系,看到這裏曾經有人很好奇,一兩銀子的購買力是多少,換算到現在的人民幣等於是多少錢?這個問題得從銀礦的產量以及當代的大環境有關係,如果是戰亂年代,那麼物價自然會飛漲,銀子買到的東西也就少,太平盛世的話,能換到的東西就比較多了。

北宋時期的時候,銀礦開採的數量較少,使得銀子的價值很高,一兩就能夠買到900斤米麪,這讓銀子成為香餑餑,人人都搶着要。後來各朝代開始瘋狂挖掘銀子,使得銀子的價值逐漸降低,直到清朝時期也就能買到400斤左右的米麪了,直接減了一大半。曾經在抄和珅老家的時候,發現60多萬兩白銀,相當於十幾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