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是幾線城市

秦皇島是幾線城市的答案是:三線城市。

秦皇島地處中國華北地區、河北東北部、南臨渤海,是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首都經濟圈的重要功能區、京津冀輻射東北的重要門户和節點城市,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重要的出海口、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是中國最早的自主通商口岸、中國最大鋁製品生產加工基地、北方最大糧油加工基地,被譽為“車輪製造之都”。

秦皇島因秦始皇東巡至此派人入海求仙而得名,是中國唯一一個因皇帝帝號而得名的城市,因《浪淘沙·北戴河》而聞名遐邇,彙集了豐富的旅遊資源,是馳名中外的旅遊休閒勝地,山海關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秦皇島作為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擁有13所高等院校,八十餘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5萬名在校大學生,人才密度居全省首位

歷史沿革

盧龍縣武山喀斯特溶洞出土的文物證明,五、六十萬年以前,這裏便有人類居住;山海關區孟姜鎮的小毛山新石器遺址,山海關區高建莊的將軍台新石器遺址,又證明了新石器時代,這裏的先人已掌握了較先進的生產工具,創造了較高的文化。

有文字記載,秦皇島境內最早出現的地名就是《禹貢》中記載的碣石,屬冀州。地處古碣石地區的秦皇島,在商代,屬文明昌盛的孤竹古國,國都便在今盧龍城附近;商被滅後,孤竹又歸屬周朝;至公元前664年,齊滅孤竹,孤竹古國曆經1100百多年。孤竹是東北古國。 明山海關的修建把秦皇島與東北分割,但文化上仍然是東北遼西文化。

商周時期,為孤竹國中心區域,春秋時期晉滅肥,肥子逃奔燕國,燕讓肥子在此地建肥子國。戰國時期,此地屬燕國遼西郡。秦漢時期,這裏是東巡朝拜和兵家必經之地。秦始皇第四次出巡到碣石,刻碣石門。並派燕人盧生、韓終、侯公、石生等方士入海求仙人和不死之藥,秦皇島由此得名。

春秋戰國時,這裏屬燕地。肥子奔燕,並被封於今盧龍城西北建住侯國,成為燕國最富庶之地。

秦始皇統一中國,分天下三十六郡,此地屬遼西郡。

西漢時,屬幽州。撫寧北部及青龍屬北平郡,在撫寧城西設驪城縣治,盧龍、昌黎、秦皇島市區屬遼西郡;在盧龍城北設肥如縣治,在昌黎城附近設絫縣治。

秦皇島是幾線城市

地名來源

秦皇島之名的起源地是指今海港區東山,這是一座由風化花崗巖組成的剝蝕性殘山,海拔20餘米,方圓不足平方千米。與陸地連在一起的東山,在200多年前,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島嶼,直到19世紀末,隨着港口的建設,島嶼才與陸地相連,成為大陸的一部分。

秦皇島相傳因秦始皇東巡至此而得名。秦皇島之名最早見於明英宗天順五年(公元1461年)楊琚《秦皇島》一詩,其中有“古殿遠連雲縹緲,荒台俯瞰水潺湲”之句。

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永平府志》中有關於秦皇島的記述:“秦皇島在撫寧縣東七十里,有山在海中,世傳秦始皇求仙駐蹕於此”。萬曆年間,蔣一葵在《長安客話》中記述的更為詳細:“關(山海關)南六裏有孤山,屹然獨立於海上,四面皆水,俗呼秦皇島……俗傳秦皇至此山見荊,愕然曰:‘此裏師授吾句讀時所用樸也’。下馬拜,荊皆垂首向地,如頓伏狀,至今猶然。石上有秦皇下馬跡,因名秦皇山”。之後,地方史志和文人詩作中多有記述。到清代,又有秦王島之説。秦王島之名最早見於康熙八年《撫寧縣誌》,其中有“秦王島誤秦皇島,在縣東七十里,四面皆水,惟島居中,唐太宗徵高麗駐蹕於此,島上荊條伏生。相傳秦王下拜,伏。”秦王島之名傳説與李世民徵高麗回師途中經此地有關。至此之後,一直到民國年間,地方史志和文人詩作中,則將秦皇島與秦王島並用。

氣候

秦皇島屬於暖温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因受海洋影響較大,春季少雨乾燥,夏季温熱無酷暑,秋季涼爽多晴天,冬季漫長無嚴寒。全市平均氣温11.1℃,平均最高24.8℃,最低零下8.9℃,年平均降水602.3毫米,空氣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