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古詩原文是什麼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蜂》是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蜂古詩原文是什麼

這是一首詠物詩,前兩句寫蜜蜂飛到平地山尖,經歷了無限美麗的風光,不辭勞苦,不畏艱險。後兩句寫蜜蜂採集百花,釀成蜂蜜,供人享受,為人辛苦,給人甜蜜。這首詩通過描寫蜜蜂採花釀蜜供人享受這一自然現象,比喻廣大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被封建統治階級殘酷剝削的現實,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這首詩體物工妙,詞近旨遠,夾敍夾議的手法配合默契,語言敍述中不尚辭藻,平淡而具思致,清雅輔以言深。

大中十三年(859)底,羅隱至京師考進士,考了許多年,都沒中第,史稱“十上不第”。詩人對當時的考試製度、朝廷很失望,在這樣的情緒下,看見人民辛苦勞作在田間地頭與部分朝廷官員不勞而獲這樣相對立的情景而產生憤懣。這大致是羅隱作出這首諷喻不勞而獲者的《蜂》的原因。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無論是在平原還是在山野,到處都可以見到蜜蜂忙忙碌碌採蜜的身影。越是春光明媚、鮮花盛開的地方就越能吸引蜜蜂。

這兩句語氣十分肯定,盛讚蜜蜂盡佔美好的春光,表現了詩人對蜜蜂的羨慕與讚美之情。“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這兩句急轉直下,由前面盛讚蜜蜂“佔盡風光”轉而詠歎它終生徒勞,所獲甚少。採花、釀蜜本是蜜蜂的天職。

它辛苦釀成的蜜主要是用來供養蜂王,或被人所用,自己享用的卻很少,而這完全是出於它的本能,根本不會意識到這有什麼不公平。可是詩人卻從這裏發現了問題,並替蜜蜂發出了“為誰辛苦為誰甜”的不平之鳴。羅隱(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原名羅橫,字昭諫,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新登鎮)人。唐代文學家。

從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底進入京師開始,參加十多次進士試,全部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改名羅隱,隱居於九華山。光啟三年(887年),歸依吳越王錢鏐,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人稱羅給事。後梁開平三年十二月(910年1月)去世,時年七十八。著有《讒書》及《兩同書》等,前者對當時社會進行的揭露和批判相當深刻,有很強的戰鬥性;後者提出“仁政”,力圖提煉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濟術”。

詩集有《甲乙集》,頗有諷刺現實之作,多用口語,在民間流傳頗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