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順序

努爾哈赤(天命);皇太極(天聰);福臨(順治);玄燁(康熙);胤禛(雍正);弘曆(乾隆);永琰,後改顒琰(嘉慶);綿寧,後改旻寧(道光);9、奕詝(咸豐);載淳(同治);1載湉(光緒);1溥儀(宣統)。清朝君主是指清代的皇帝,清代從1616年至1912年共有12位君主,這裏包括後金大汗、清朝皇帝和追尊未實際統治的君主。

清成宗義皇帝多爾袞為清太祖第十四子,和碩睿親王,死後順治帝追尊其為皇帝,旋因罪追奪其本人及其妻子敬孝義皇后、生母孝烈武皇后的尊號,開除宗籍,開棺戮屍,搗毀陵墓。

清朝皇帝順序

後,乾隆皇帝為其平反,追復為睿忠親王,恢復宗籍,修繕陵墓,封其後人為王,世襲罔替。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統治者為愛新覺羅氏。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總計296年。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起,國祚276年。

從清兵入關,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為268年。1616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漢滿蒙三族共呈勸進表,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

1644年,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多爾袞率領清兵入關。入關後20年時間裏,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台灣,完成全國統一。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的傳統社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成就。土地增墾,物產盈豐,小農經濟的社會生活繁榮穩定,綜合國力遠勝於漢唐。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進行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近代化的探索和改革。

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佈了清帝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清朝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清朝統治者統一蒙古諸部,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乾隆年間,中國作為統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國的格局最終確定。極盛時期的清朝,西抵葱嶺和巴爾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烏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亞,東到太平洋(包括庫頁島),南達南沙羣島。

包括50多個民族,國家空前統一。期間中國古代的專制主義也推向了最高峯。清朝前期農業和商業發達,江南出現了密集的商業城市,並在全國出現了大商幫。在此基礎上,人口突破四億大關,佔世界總人口十億的近一半。

清朝歷代皇帝的排列順序

清朝總共經歷了12位帝王,到末代皇帝溥儀結束,共統治了276年。上圖為每一位清朝皇帝的在位時間以及在位的年限,最長的就是康熙和乾隆兩位,史稱康乾盛世不是沒有道理,在位時間長代表國家安定,國民富強。

有人問為什麼不寫慈禧啊,慈禧執政47年,但是她不是皇帝,愛新覺羅族人沒人承認他這個地位,因此不能寫。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享年67歲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1626年9月30日),女真族,建州女真首領、後金第一位大汗、清朝實際奠基者。生於建州左衞蘇克素護河部赫圖阿拉城(今遼寧撫順新賓縣西南),父塔克世,母喜塔喇氏,努爾哈赤為長子。愛新覺羅·皇太極     享年52歲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譯黃台吉 [1]  、洪太主,生於費阿拉城(今遼寧撫順新賓縣舊老城) 。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八子,母孝慈高皇后葉赫納拉氏。

愛新覺羅·福臨     享年24歲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滿語:ᡶᡠᠯᡳᠨ [1]  ,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朝第三位皇帝(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生母為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生於瀋陽故宮永福宮。初名方喀拉  ,自號臆庵道人。

愛新覺羅·玄燁    享年69歲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年號“康熙”。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西藏方面尊稱為“文殊皇帝”。 曾自號體元主人。

順治帝第三子,生母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愛新覺羅·胤禛    享年58歲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 [1]  —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君主(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

康熙帝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生於北京紫禁城永和宮。愛新覺羅·弘曆    享年89歲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繼續訓政,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

愛新覺羅·顒琰  享年61歲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在位二十五年(1796-1820年在位),年號“嘉慶”。愛新覺羅·旻寧    享年69歲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綿寧,清朝第八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六位皇帝。生於紫禁城擷芳殿中所。

清仁宗嘉慶皇帝第二子,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愛新覺羅·奕詝  享年31歲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七位皇帝, [1]  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擁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位通過祕密立儲繼位的皇帝,年號咸豐。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生母是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愛新覺羅·載淳     享年19歲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八位皇帝,年號“同治”。

為清文宗咸豐帝長子,生母為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愛新覺羅·載湉    享年38歲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

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后親妹。在位三十四年,年號“光緒”。愛新覺羅·溥儀      享年61歲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曜之,號浩然。

清朝末代皇帝。是道光帝旻寧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光緒帝之侄,攝政王載灃長子,母親是蘇完瓜爾佳·幼蘭。1908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

清朝皇帝排列順序

清朝皇帝按時間排列為:入關前:努爾哈赤,皇太極;入關後10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共12帝。一,努爾哈赤(太祖),年號天命,1616年登基,在位11年。

二,皇太極(太宗),年號天聰,1627年登基,在位10年。

三,福臨(世祖),年號順治,1644年登基,在位18年。四,玄燁(聖祖),年號康熙,1662年登基,在位61年。五,胤禎(世宗),年號雍正,1723年登基,在位13年。六,弘曆(高宗),年號乾隆,1736年登基,在位60年。

七,永琰(仁宗),年號嘉慶,1796年登基,在位25年。八,綿寧(宣宗),年號道光,1821年登基,在位30年。九,奕寧(文宗), 年號咸豐,1851年登基,在位11年。

十,載淳(穆宗),年號同治,1862年登基,在位13年。十一,載恬(德宗),年號光緒,1875年登基,在位34年。十二,溥儀  ,年號宣統,1909年登基,在位3年。

擴展資料:最後的王朝清朝(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是由女真族(滿族)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國歷史上繼元朝之後的第二個由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時期,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國家。自此之後,中國脱離了帝制而轉入了民主革命時期。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後金",脱離了明朝的統治;雖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女真族,但都被擊敗。

公元1636年,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在瀋陽改國號為清,正式開始了滅明的戰爭。世祖福臨在攝政王多爾袞的輔佐下,於同年五月攻佔北京,四個月後清朝將都城遷至北京,開始了它在關內的統治。世祖順治皇帝在位的十幾年裏,清朝的統治者一直忙於消滅李自成的部隊及一些明朝的殘餘力量。到順治十八年,吳三桂率軍入緬,消滅了明朝最後一支力量,清朝才徹底征服了中國。

公元1662年,順治帝薨,其子玄曄在輔政大臣敖拜、索尼、蘇克薩哈等人的輔佐下登基即位,年號康熙,是為清聖祖。康熙皇帝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的六十一年是清朝發展最快的一段時期。康熙之後,繼雍正帝即位的乾隆帝也是清朝歷史上的一位明主。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統治的時期,社會穩定,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清帝國達到了有史以來的鼎盛階段,史稱"康乾盛世"。

嘉慶皇帝不如康熙帝與乾隆帝一樣有作為;他在位二十五年,在統治上一直延續其父的政治方針,清朝進入了緩慢發展的階段。道光帝在位期間,西方各國已經開始進入中國的經濟市場,他們以鴉片來敲開中國的大門,使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人們深受鴉片毒害。其後中國的大門便被洞開,被迫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在太平天國的影響下清朝的實力幾近崩潰。咸豐帝死後,皇太子載淳(同治帝)即位,其母慈禧太后在大臣奕欣的協助下處死肅順等輔政大臣,開始了中國歷史上近半個世紀的"垂簾聽政"統治,不斷的割地賠款。

隨着清政府統治的日益衰落,一些愛國的進步人士在各地組織反清團體,其中,中國近代革命的先驅國父孫中山先生早在1894年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開始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的革命歷程。1905年,孫先生團結世界各地的革命力量,成立了"同盟會"為中國國民黨的前身。1911年,武昌發生起義,僅僅兩個月,全國就有十幾個省宣佈支持革命而獨立,清政府的統治迅速解體。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宣告成立,孫中山被選為臨時大總統。同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

清朝皇帝的順序是怎麼排的

清朝,1644-1911,共268年,愛新覺羅氏,歷十帝,順序及在位時間如下(入關前兩個皇帝:清太祖,年號天命;清太宗,年號天聰,不計在內):1、清世祖(福臨),順治,18年2、清聖祖(玄燁),康熙,61年3、清世宗(胤禛),雍正,13年4、清高宗(弘曆),乾隆,60年5、清仁宗(顒琰),嘉慶,25年6、清宣宗(旻寧),道光,30年7、清文宗(奕詝),咸豐,11年8、清穆宗(載淳),同治,13年9、清德宗(載湉),光緒,34年10、末代皇帝(溥儀),宣統,3年擴展資料:1、在我國,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最後一個封建皇帝溥儀在辛亥革命的槍聲中宣佈退位止,經歷了2132年。 在這期間:封建王朝皇帝總數為494人。

其中未在位、死後被追尊帝者73人。

2、中國最早所謂的“皇帝”,是對“三皇五帝”的統稱。三皇指天皇、地皇和人皇,是傳説中的三個古代帝王;“帝”原指宇宙萬物至高無上的主宰者,即天帝,後來許多國家混戰,各自稱帝,出現西帝、東帝、中帝、北帝等,使天上的“帝”來到人間,成為超越“王”的人間尊號。

清朝皇帝排名先後順序是怎樣的?

;     01      努爾哈赤天命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皇太極天聰汗愛新覺羅·皇太極、順治皇帝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康熙皇帝清聖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雍正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乾隆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嘉慶皇帝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愛新覺羅·溥儀。      清朝皇帝排行順序如下:      1、努爾哈赤天命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天命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後金政權創立者。

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圖阿拉稱“覆育列國英明汗”,年號天命。

在位11年。努爾哈赤順應歷史發展趨勢,完成了統一女真各部大業,對後來滿族共同體的形成,對加強各民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遼東經濟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2、皇太極天聰汗愛新覺羅·皇太極      皇太極天聰汗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1643年),努爾哈赤第八子,滿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繼後金汗位,以次年為天聰元年。

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極在瀋陽稱帝,建國號大清,改年號為崇德,並以是年為崇德元年。前後在位17年。在位期間,注意發展生產,增強兵力,不斷對明作戰,確定滿族族名,建立清國,為清王朝的確立和後來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基礎。

      3、順治皇帝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      順治皇帝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皇太極第九子,清入關後第一位皇帝。6歲繼帝位,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攝政,14歲親政。清初滿漢****與階級矛盾極為激烈,而至順治朝結束時,清廷擊敗了各種抗清勢力,完成了全國的統一。

      4、康熙皇帝清聖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皇帝清聖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順治皇帝第三子,清入關後第二位皇帝。他平定了三藩叛亂,收復了台灣,驅逐了沙俄勢力,又平息蒙藏地區動亂,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穩定和統一。在經濟和文化建設上,康熙也創下對後世產生積極影響的重大業績,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

      5、雍正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      雍正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關後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對有礙於皇權的反對勢力大加撻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國庫收入,為乾隆朝社會的繁榮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6、乾隆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      乾隆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

他在將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頂峯的同時,也親手將它帶向低谷,他是影響中國18世紀以後歷史進程的重要皇帝。      7、嘉慶皇帝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      嘉慶皇帝為中國清朝入關以來第五位皇帝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的年號,公元1796年37歲(虛歲)即位,前後共二十五年。嘉慶二十五年八月清宣宗即位沿用。      8、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綿寧,即位後改為旻寧。

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後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嘉慶皇帝第二子,母為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十六日。      9、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      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八位皇帝,年號“同治”。

咸豐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公曆4月27日)生於北京紫禁城儲秀宮,為清文宗咸豐帝長子,生母為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1861年—1875年在位,在位13年。      10、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

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后親妹。在位三十四年。      11、愛新覺羅·溥儀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號浩然。

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醇親王奕譞之孫,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氏。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

清朝皇帝排名先後順序

清朝皇帝按時間排列為:入前:努爾哈赤,皇太極;入關後10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共12帝。努爾哈赤年號天命,1616年登基,在位11年。

溥儀年號宣統,1909年登基,在位3年。

清朝是由女真族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時期。--引自網絡清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朝代,清朝滅亡之後,封建主義社會也畫上了句號,成為了歷史上永遠的塵埃,清朝歷史上總共出現了12代帝王,努爾哈赤是第一代,溥儀是第12代。但是咸豐以後幾代帝王全部是慈禧太后統治秦朝的傀儡,他們手中已經沒有了作為帝王的權利和尊嚴,只是一張窗户紙一捅就破,真正掌握清朝大權的是慈禧太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創造了大清王朝歷史上最輝煌的一段時期,他們把清朝推向了巔峯,這三個帝王是清朝歷史上功績最為突出的人物,造就了大清王朝,也是封建社會。

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不過當時西方國家已經開始了工業革命,這樣的盛世在西方人看來不過是原始社會的生活。清朝後期已經完全成了西方列強統治的爪牙,沒有呢,作為統治者的尊嚴和權利基本上已經名存實亡,走到了封建社會的盡頭,封建主義社會必將滅亡。

清朝十三位皇帝順序是怎樣的?

清朝的正統皇帝一共十二位,分別是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世祖順治,聖祖康熙,世宗雍正,高宗乾隆,仁宗嘉慶,宣宗道光,文宗咸豐,穆宗同治,德宗光緒以及末代皇帝宣統。(按照繼位先後順序排序)而十三帝則是加入了清成宗多爾袞,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同父異母弟弟,是努爾哈赤最喜愛的兒子,努爾哈赤死後,四大貝勒矯詔逼迫多爾袞生母阿巴亥殉葬,然後四大貝勒共治,把多爾袞三兄弟排擠出權力中樞。

後來皇太極一家獨大,改國號為清並稱帝。

皇太極後突然暴斃,沒有遺詔。皇太極長子豪格與多爾袞之間形成對立,後經鄭親王濟爾哈朗居中斡旋,由福臨繼位,是為順治帝,多爾袞和濟爾哈朗輔政。後多爾袞獨攬大權,架空順治帝並排擠濟爾哈朗,害死豪格,被福臨稱為皇父攝政王。多爾袞死後,其黨羽要求順治帝追封多爾袞,順治違心的給多爾袞上了清成宗的廟號,算是追封了一個皇位。

但是僅僅兩個月後,順治在掌握了朝局後,首先賜死了多爾袞的兄弟和碩英親王阿濟格,之後處理了多爾袞一眾黨羽,最後下令撤銷多爾袞封號和世襲爵位,並將其開棺鞭屍。一直到乾隆時期,才由乾隆平反。而多爾袞如果被承認皇位,則是在皇太極和順治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