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書法家王獻之被稱為什麼

東晉書法家王獻之被稱為什麼的答案是:書聖

東晉書法家王獻之被稱為“書聖”,王獻之精習書法,與其父王羲之並稱“二王”,擁有“小聖”之稱,正如李志敏評價:“王獻之和父親王羲之今草大成,高韻深情,百代服膺”。

王獻之書法結體欹側多姿,錯落有致,千變萬化,曲盡其態,帖中二十個“之”字皆別具姿態,無一雷同。用筆以中鋒立骨,側筆取妍,有時藏藴含蓄,有時鋒芒畢露。尤其是章法,從頭至尾,筆意顧盼,朝向偃仰,疏朗通透,形斷意連,氣韻生動,風神瀟灑。

王獻之,字子敬,小名官奴,為右軍將軍王羲之第七子。他少負盛名,高超不凡,放達不羈,雖終日在家閒居,但形貌舉止並不懶散,才華氣度超過時人。

王獻之最初出任州主簿、祕書郎,轉任祕書丞。後來,他被挑選為新安公主司馬道福的駙馬,屢辭不得,遂與郗道茂離婚。已經執政的謝安十分敬愛王獻之,請他擔任自己的長史。

太元十年(385年),謝安病逝後,有關他的封贈禮儀在百官中存在着不同意見,只有王獻之、徐邈共贊謝安對朝廷有忠心與功勛。王獻之上書極力陳述謝安的功績,晉孝武帝以隆重的禮儀封贈謝安。

東晉書法家王獻之被稱為什麼

王獻之長期服散致疾,為了避娶新安公主,曾灸足心,導致落下後遺症。太元十一年(386年),病逝,時年四十三歲。

隆安元年(397年),王獻之之女王神愛(即晉安帝安僖皇后)被立為皇后,安帝便追贈王獻之為侍中、特進、光祿大夫、太宰,諡號為“憲”。

王獻之有文集10卷,始見於《隋書·經籍志》註文記載,但註文稱已亡佚。《新唐書·藝文志》已不見著錄。張溥在《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輯有《王獻之集》,《全晉文》收錄有其文,《全晉詩》亦錄有其詩。

雲門寺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平水鎮,始建於晉義熙三年(公元407年)。據史載,王獻之曾於此隱居,某夜其屋頂忽然出現五彩祥雲,王獻之將此事上奏,晉安帝遂下詔改建為寺,稱“雲門寺”,門前石橋名“五雲橋”。唐人王勃還召集了當時30多位名人,在雲門寺王獻之的山亭下仿蘭亭的“曲水流觴”,並仿照《蘭亭集序》,寫了一篇修契雲門王獻之山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