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寶粥材料是哪八種

八寶粥”的原意是指用八種不同的原料熬製成粥。但是在今天。

許多“八寶粥”的用料已經超出八種。

八寶粥材料是哪八種

八寶粥以粳米、糯米或黑糯米為主料,再添加輔料,如綠豆、赤豆、扁豆、白扁豆、紅棗、桃仁、花生、蓮子、桂圓、鬆籽仁、山藥、百合,枸杞子、芡實、薏仁米等熬製成粥。八寶粥不一定是固定八樣食品,可以根據自身喜好情況調整。八寶又名臘八粥,佛粥,中國傳統節日食品。是一種在臘八節用由多種食材熬製的粥。

每年的臘月初八,按照我國的傳統,很多地方都有吃“臘八粥”的習慣。所謂的“八寶粥”,其實就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臘八粥”而已。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

據説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衞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

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説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説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

傳説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説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説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後來材料逐漸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舊事》説:“用胡桃、松子、乳孽、柿覃、柿慄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人民仍保留着吃臘八粥的習俗,廣東地區已不多見。“八寶粥”的選料特點決定了“八寶粥”營養豐富、全面。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食物包含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八寶粥”採用的原料除了大米或糯米外,還添加小米、豆類、核桃仁、花生仁、紅棗、桂圓、蓮子、山藥、枸杞子等,是蛋白質互補作用在食物中的典型應用。穀類缺乏賴氨酸,而豆類賴氨酸含量比較高:小米中含亮氨酸比較多;各種堅果類富含人體必需脂肪酸以及各種微量元素和多種維生素;所選中藥也是具有滋補調養、健體作用的藥材。

五穀雜糧混合煮粥可以充分發揮氨基酸的互補作用,相互取長補短,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