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多少個民族過清明節

25個。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

中國有多少個民族過清明節

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各地習俗在廣東,清明掃墓,稱為掃山、拜山、拜清。清明時節廣東地區已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廣東人過節的主要禮俗主題;因利趁便,拜山之餘一家老少亦在山鄉野間踏青遊玩一番。

廣東人對宗廟、祖先非常重視,對於宗廟、祠堂、祖墓的祭祀,歷來被看作頭等要事。每逢清明,不管是在海外的,還是離家鄉不遠的,都要趕回老家來,同父老鄉親一起去拜祭祖先,清明也成了閤家團圓的聚會的日子。 廣東有“行清”與“踏青”的習俗。

“行清”與“踏青”不同,踏青是郊遊、親近自然,行清則是一家或一族人約定時間齊齊去掃山。在每年拜山時,首先將祖墓周圍的雜草清除,然後扎紙,擺上祭祖金豬、雞鵝魚肉、鮮果糕點、酒水等供品進行拜祭。完成了拜祭儀式後,就地切燒豬配以鮮果茶點野餐聚宴,又或回家聚宴。

清明節在廣東是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一些地方自古就有舉行清明會、吃清明宴的習俗,全族男女老少都參加,場面宏大、熱鬧非凡。 港澳的清明習俗與廣東大體相同。清明時節,香港民眾一般會到先人墓前拜祭,焚燒香燭、冥鏹,清除雜草及供奉水果、香酒、鮮花、燒豬或白切雞等。

儘管香港大部分墳地墓園都有公共交通連接,但清明節當天交通依然擁堵。民眾時常為避免人多擠迫,習慣錯峯祭拜,而不一定恪守清明當日掃墓祭祖的傳統。清明是澳門的法定假期。清明掃墓祭袓是澳門居民很重視的習俗,澳門人把清明當天叫作“正清”,在清明當天掃墓叫作“行正清”。

每逢清明節前後,“行正清”的人們除了自備香燭、冥紙以外,還攜帶了燒肉或是一整隻乳豬、水果、糕點、酒等來供奉祖先。馬來西亞華人不忘在清明節掃墓祭祖。清明節在馬來西亞也不是公共假期。在馬來西亞,華人的公共墓園一般叫做“義山”,因此當地人常説清明節要“上山掃墓”或者直接説“拜山”。

清明節當天,拜祭者先將墳墓打掃清理乾淨,然後擺上鮮花、水果等,再點上一炷香,寄託哀思、緬懷先人。 [90] 同樣華人佔多數的新加坡,清明節亦不是公共假期。在新加坡,清明節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清明節最早的一種習俗,這種習俗延續到今,已隨着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

每逢清明時節,新加坡華人會舉家出行,子孫們先將先人的墳墓及周圍的雜草修整和清理,然後在親人墓前擺上酒食果品和鮮花,燃起香燭,再將紙錢焚化,磕頭行禮,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回中國尋宗認祖、祭拜先人,則是近20年新加坡華人興起的潮流。在清明節前,新加坡華人見面時往往會用家鄉話互相詢問:“回家鄉過清明不?”千里迢迢回中國祖籍地掃墓的原因只有一個:不能忘記祖先。

一些華人表示,不太能接受時髦的“網上祭拜”方式,如果條件允許,一定要親自到先人墓前磕頭。即使是接受西方教育的新加坡年輕華人對清明節也不敢怠慢,因為崇祖、祭祖是流傳數千年的華人傳統。清明時節,美國南加州華人歷史學會每年都會舉辦活動紀念華裔先民,並呼籲華人不要忘記先民在加州開疆闢土的貢獻。

當地華人紛紛以不同方式進行每年一度的清明節紀念活動。

哪些民族過清明節?共有二十五個民族

清明節 是我國的一個 傳統節日 ,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 清明節在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習俗傳播的範圍也很廣泛。

那麼就讓我們來數一數,有哪些民族過清明節? 清明本是 24節氣 中一個普通的歲時節令,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説法,這個節氣萬物復甦,是適合耕種的時令,從此進入農事大忙的階段。

清明節至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起初,清明節並沒有祭祀先人的習俗,但後來逐漸與日期相距僅一兩天的寒食節相融合,發展為中國重要傳統節日。 寒食節本是古代的禁火忌日,後來與晉文公悼念恩人介之推的傳説相附會,寒食節掃墓成了一種普遍的社會行為。清明節與寒食節,兩個民俗節日交融後,禁煙冷食的習俗日趨淡化,祭祀先人的習俗越發凸顯。

由於我國的歷史起源於農業文明,農耕技術、家庭事業、宗親宗族等都講究世代傳承,所以2000多年來,清明節追思先人,成為中國人傳承不息的特有風俗。 在我國,除了漢族以外,還有一些少數民族同樣有過清明節的習俗,如我國北方的滿族、赫哲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鄂温克族、錫伯族;以及南方的壯族、侗族、彝族、白族、畲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土家族、納西族、布依族、普米族等共計25個民族,都過清明節,只是過節習俗不盡相同。 例如,壯族羣眾對祭掃祖先陵墓十分看重,過清明節時要全家出動,帶上五色板、肉、香燭、紙幡等到祖墳去上供,行拜禮;而土家族人們在清明節這一天要上墳掛青,家裏要吃豬頭肉,有“清明酒醉,豬腦殼有味”的説法;另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至今仍然保留古風,清明節要上山採艾蒿,洗淨切細後,與糯米、臘肉、蒜苗、五香、鹽等混合蒸熟,叫作“清明粑”。

結束語:清明節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也是無數海外遊子所謂“認祖歸宗”、落葉歸根的重要紐帶。在我國,清明節的基本內容,以掃墓祭祖、踏青春遊為主,但正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民族的清明節習俗也是各有特色,頗有趣味和文化內涵。

中國各民族怎樣過清明節

中國有25個民族過清明節,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

台灣清明節 中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不一,所以清明節也因地而異,有二月八年級的,也有三月九年級的。

台灣的清明節是從前一年冬至開始算起的第105天,台灣的漳州籍人清明節則是在農曆三月九年級。台灣清明節習俗和閩南差不多,台灣客家人祭祖掃墓的時間是從元宵節過後便開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為止。 台灣民眾的掃墓習俗,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一般祭掃,儀式及祭祀的東西比較簡單,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類和糕餅;二是修整祖墓,祭禮相當隆重,供祭的祭禮一般包括各種祭禮品十二種蔬菜及粿類、糕餅等。掃墓時一定要在墳墓的四周獻置“墓紙”(用五色紙剪成長方形)每張紙壓上小石頭,還得放一沓在墓碑上。

這個儀式俗稱“掛紙”,是獻給祖先的錢。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圍在墳墓四周吃紅蛋,蛋殼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掃墓的同時,也要祭拜長期站在一旁守護墓地及祖先安靈的土地公(有一塊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勞,更有感恩圖報的意思。

台灣還有一個特殊習俗,如果在這一年內家中有喜事,掃墓時要整修墳墓,還得準備一個小紅燈(油燈)點在墓前,回家時再帶回家,據説可招來更多的喜氣和吉祥。 過去的台灣農村,每當掃完墓之後,都會有一羣孩子前來討粿類,來的人愈多,表示這一家族日後將愈發達,主人們也都樂意分送“發粿”或金錢給那些孩子們。 後因台灣墓地減少而實行骨灰塔,不少人把骨灰盒放置骨灰塔上,每到清明則到骨灰塔去祭拜,也同樣起祭拜祖先的作用。

由於人們觀念的逐步改變,祭掃祖墓的儀式也省略了許多。相關專題:清明節專題編輯於 2013-08-24查看全部2個回答七夕情人節情人節的花-上淘寶,在這裏能買到漂亮的鮮花!根據文中提到的清明節為您推薦七夕情人節情人節的花-淘寶網,這裏的鮮花超美,各種鮮花,鮮花速遞,讓你的愛更快到達!廣告生日禮物花「京東」綜合網上購物商城,多快好省,品質優選!值得一看的生日禮物相關信息推薦生日禮物花「京東」品牌好貨,一站購全,正品低價,暢選無憂,閃電送達,盡享非凡好體驗!廣告—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現在旅遊去哪裏好注意事項,需要的準備物品滿意答案現在旅遊去哪裏好,張家界玩幾天時間比較好,大概花費多少?請去過張家界的大神提供一下詳細攻略。另外有沒有當地美食介紹一下,不勝感激!廣告2021-04-02各個民族過清明節有什麼獨特的習俗嗎?清明節主要習俗是什麼1播放少數民族的清明節都是怎麼過的?這要説道“同化”這個嚴肅的話題。

眾所周知,在我們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中,歷經了不少次的民族大融合和大一統的帝國。漢族為主的泱泱華夏,即使是外來的入侵者,也會在這個民族強烈的意識形態中同化。現在的清明節,已然是我國全國人民祭祖踏青的節日。7贊·530瀏覽中國每個民族都有清明節嗎?那些沒有清明節的民族如何祭祀先人呢?各個民族祭奠的方法都不同,漢族是清明祭祖120瀏覽清明節一般怎麼過的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

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重要的是認識先輩。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帶動後人。感悟人生的價值,去除先輩遺留的乾枝枯葉,保留可借鑑的新芽,弘揚正能量。世世代代,清清楚楚的修正日,每年陽曆4月4-5日。

清明節習俗 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式微,於是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云:"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

冥漠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宋朝詩人高菊卿也曾於《清明》一詩中描寫道:"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踏青 清明之時,正是春回大地,人們乃因利乘便,掃墓之餘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遊樂一番,回家時順手摺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怡樂融融。也有的人特意於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遠足,一抒在嚴冬以來的鬱結心胸,這種踏青也叫春遊,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 清明前後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俗的一項重要內容。

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遊,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的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節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説。 插柳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摺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檐上。

諺語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的説法,説明清明折柳在舊時是很普遍的習俗。據説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麼插柳戴柳不僅是時尚的裝飾,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過去寒食節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習俗有關。今天看來,隨意折取柳枝是對樹木的一種損害,是不宜提倡的。

清明節插柳植樹的風習,據説是紀念發明各種農業生產工具並曾"嘗百草"的神農氏;另一説是介子推死時所抱的柳樹後來復活,晉文公賜名為清明柳,並折柳成圈戴在頭上,此習俗後傳入民間。雖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這些風俗仍不離人們對春回大地的喜悦。 牽鈎 “牽鈎”是古稱,其實就是現代的拔河運動。

據説春秋時,楚國為了進攻吳國,以牽鈎這種運動來增強人民的體質。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繩,兩頭分為許多小繩,比賽時,以一面大旗為界。

傳統清明節,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有哪些不一樣的風俗活動?

我國在先秦時就有秋後的重陽節祭祖習慣。秦後清明、重陽兩個時間頓都分別成了祭祖掃墓的節日,也有在其它時節掃墓的。

中國56個民族中有25個民族過清明節,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受漢族文化的影響,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南方與北方的區別:1.南方的清明節祭祖,主要以肉食為主,有的地方以豬肉,有的則以雞鴨鵝來祭祖,北方多以糕點,涼糕之類的為主。2.北方清明由於天氣原因,北方一到春天,冬雪初融,一些祖先的墳墓被冬雪侵蝕,所以北方清明比較注重修墳。3.南方清明節大部分地方會吃一種野生的小青菜和麥子粉做成的清明粑,有的叫青團。

4.北方清明節有把柳枝插在窗台或屋檐的習慣。據説這一習慣由唐玄宗而起,到了後來民間還有: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這麼一句話,可見這一習俗傳到民間影響有多麼大,你帶不帶柳都關係到你死後的下場,並且還有帶柳可免與昆蟲叮咬這麼一説。

5.少數南方人由於在外工作耽誤,清明無法回家祭祖,會選擇朝家的方向點上兩支蠟燭,燒點紙錢給先祖。6.北方嫁出女兒不能回家做清明。在南方,反正我從小就見城裏姑娘回農村給父母掃墓的。

7.放風箏。放風箏也是北方地區的一種習俗,有些地方還會組織風箏節,把風箏放在天上,以示放走黴運,有驅邪的意思,希望風箏飛上藍天帶來吉祥和好運。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清明節都有踏青的習俗、清明時節,花紅柳綠,草長鶯飛,一派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這時候,扶老攜幼去踏青,呼吸一下郊外新鮮的空氣,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都哪些民族過清明?都怎麼過?

我國過清明的有漢族、壯族、滿族、赫哲族、侗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錫伯族、彝族、白族、畲族、瑤族、納西族、布依族、普米族、土家族等25個少數民族。25個民族過清明節一般有,踏青、植樹、祭奠先人始終的三大主題活動。

很多現代人認為清明只是一個掃墓的日子,這是誤讀民俗歷史,應當讓清明節在肅穆之後迴歸快樂,從陵園走向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