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真的斷案如神嗎

包公真的是斷案神探嗎

包拯,字希仁,死後的諡號為“孝肅”,),自幼聰穎好學,深受父母的寵愛。在《鍘包勉》和《包公賠情》等戲曲中,演繹包拯從小受父母遺棄,由包拯大嫂帶養成人,其實是不符合歷史實際的。 

不能否認的是,包拯確實破獲過一起盜割牛舌的案件。當時包公在天長縣任知縣時,一個農民來告狀説有人偷割了他家耕牛的舌頭。當時的宋朝法律有嚴令規定,民間百姓私殺耕牛是犯法的,要受到重責。但是包拯卻對那農民説回家把牛殺了,拿到市場上去賣。那位農民回到家中就真的把耕牛殺了。第二天便有人向包拯控告那位殺牛的農民,包拯反而將這告狀的人扣押起來,怒問道:“你為什麼把人家牛的舌頭割了?”這個人沒有想到,包拯使出了“引蛇出洞”之計。包拯在接到牛舌被割的報案後,便馬上意識到這一定是有仇家有意陷害這個農民。

包拯真的斷案如神嗎

 令人遺憾的是,在宋朝史料中,只記載了包公類似“斷割牛舌”這樣的幾件小案,關於他如何成為“日斷陽,夜斷陰,三口銅鍘泣鬼神”的破案高手,宋朝史料中並沒有記載。包拯一生擔當過多種官職,但是從史料記載來看,他一生的主要精力並不在決獄斷案,而主要是充當諫官和財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