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是什麼意思?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是什麼意思?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的意思是:春風陽光不到地方,青春照樣萌動。

苔:苔蘚。植物中較低等的類羣,多生於陰暗潮濕之處。

白日”指陽光,恰”字表達了苔的生機蓬勃,展示出旺盛生命力。

該句出自於:清代詩人袁枚的《苔》。這是一首人生勵志的小詩,苔雖然在陽光不能照到的地,又那麼渺小,悄然的開着,不引人注目,更無人喝彩,但是它仍然那麼執著的開放,毫不自慚形穢,在逆境中有勇氣實現自己的價值,充滿自信,認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間,毫無保留地綻放給了這個世界,這也是我們生活中最可取的一種生活態度。

這首詩獨出蹊徑,不僅全神貫注地寫苔,而且把淡泊寧靜、頌強質拙的人格融入這小小生命。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起筆以少總多,辭約旨達,明自點出苔的生存空間、環境特徵及其蟄居一隅奮志孤進的品地。常言道,萬物生長靠太陽,這固然是實情。但在萬物”之外,卻還有這樣一些生命,它們無緣享有太陽的厚愛也同樣頑強地生存與發展。苔,就包容在這低賤而可尊敬的生命圈中。它地處陰濕,備受冷落,可依然卓立不羣,有其獨特個性、色彩、青春和存在價值。這躍動的小小生命,不因白日不到而些許萎縮,相反,愈是環境惡劣,遭際險釁,就愈益勵節亢高,顯現出一派旺盛生機。起筆兩句正是對這弱小堅毅生命的極力推崇。

原文:

苔⑴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⑵。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⑶。

譯文:

沒有陽光照射到的植物生長不易的地方,苔蘚卻能長出綠意,展現出美麗的青春。

苔花如同米粒般大小,也要像國色天香的牡丹那樣靠着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強開放。

註釋:

⑴苔:苔蘚。植物中較低等的類羣,多生於陰暗潮濕之處。

⑵青春:指苔蘚富有生機的綠意。

⑶也:一作亦”。

作品介紹:

《苔》是清代詩人袁枚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歌頌了苔蘚雖生活在陰暗潮濕之處,卻有自己的生活本能和生命意向,並不會因為環境惡劣而喪失生髮的勇氣。全詩把苔蘚人格化,把詩人的感受、情緒融入到形象的塑造中,理趣橫生,意藴明徹而深邃,簡約疏朗中具有濃重的哲理意味。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袁枚歸隱十餘年後的乾隆二十九年(1764),在具有明確系年的《小倉山房詩集》中被編次在《望山尚書以七十生辰作相仍督兩江奉賀四首》《董暢菴守硯圖》後,可知《苔》寫於這兩首詩後不久。這首《苔》是有所本事的,它是袁枚奉賀恩師尹繼善七十壽辰受乾隆賜宴擢相之作。袁枚在為尹繼善得到朝廷嘉賞而高興時,也表達了自己向恩師學習以有所成就的人生志趣,因此寫下了《苔》這首詩。

作者介紹: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一號存齋,因居南京小倉山隨園,世稱隨園先生,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老人、倉山叟等,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清雍正五年(1727)補秀才,乾隆三年(1738)中舉,次年中進士,選庶吉士,入翰林院。乾隆七年(1742)外放江南任縣令,曾任溧水、江浦、沭陽、江寧等縣知縣。乾隆十三年(1748)辭官,卜居於江寧小倉山之隨園,除乾隆十七年(1752)曾官陝西一年外,不再出仕。交遊甚廣,以詩文名於世。著述甚豐,有《小倉山房詩文集》八十餘卷,詩話、尺牘、説部共三十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