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下一句

天行健下一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天行健下一句

此話出自《周易》,用來激勵人保持品行,自強不息。

意思是:天的運行康泰良好,君子應該效仿天而自強不息;地的形勢取法坤相,君子應該效仿地而厚德載物。



“天行健 ”下一句是什麼?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出自《周易》,即《易經》。

具體意思是:天的運行康泰良好,君子應該效仿天而自強不息;地的形勢取法坤相,君子應該效仿地而厚德載物。

《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另有觀點:認為易經即三易,而非周易),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説明,作為占卜之用。《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

寫作背景:中國早期社會由於生產力低下,科學不發達,先民們對於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現象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因而產生了對神的崇拜。當人們屢遭天災人禍,就萌發出借助神意預知突如其來的橫禍和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的慾望,以達到趨利避害。在長期的實踐中發明了種種溝通人神的預測方法,其中最能體現神意的《周易》就是在這種條件下產生的。

主要思想:古代中國學者的哲學思考,通過對易經的研究得到啟發,哲學思辯能力也多數是在對易經的分析闡解和不同意見的爭鳴中得到訓練和提高。老子將易經的思想精華融入《道德經》中,創造了一個以辯證思維為核心的哲學體系。他在經卦陰陽相抱三爻成卦的組合方式的基礎上,構造了一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萬物起源圖式,揭示了事物內部所包含的種種勢力的對立統一。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陰陽相抱這一思想在易經還是一目瞭然的符號圖,到了老子便有了種種具體的事物形象的分析。其間流傳後世對中國哲學影響最大的命題莫過於“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矛盾對立的雙方,必有一方為主,另一方為次。物極則反,對立面相互轉化的思想,在易經是通過爻辭,對爻象在卦體中的不同位置使用吉凶等結語加以反映的。

而在老子這裏,已經到了社會、政治、倫理等一切方面,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蔽則新、少則得、多則惑、認為委曲總是由保全轉化。屈枉總是向伸直轉化,卑下總是向充盈轉化,蔽舊總是向新奇轉化,這種辮證思維方式,是老子觀察世界的方法。

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他運用這條物極則反原理,對世間萬物進行着辯證概括,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堅強處下,柔弱處上,他又用這一條法則,提出了一系列處理問題的具體辦法,老子這些從易經中得到啟發而形成的辯證思想譜寫了中國哲學史上頗有特色的一頁華章。

天行健 下一句是什麼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中的“以”在古文裏是“用”的意思。其意思應是“君子以之自強不息”,就是君子用了它以後就會自強不息。

這裏的“之”就是指前面提到的“天行健”,在文言文語法中常常省略此“之”字。這句話直接翻譯過來就是,天道的運行是最健朗的,君子通過順應這種規律(遵循天道),使自己變得強壯,生生不息。人生於天地之間,當然應該順天而行,不是讓君子埋頭苦幹不鬆勁兒自強的意思。

擴展資料

清華校訓,兩句意謂: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地,君子處事,也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奮圖強,不可懶惰成性。

大地吸收陽光滋潤萬物,君子應增厚美德,以身作則。 可以這樣譯為:君子應該像天體一樣運行不息;如果你是君子,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包容。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天行健後面一句是什麼?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出自《周易》,意思是天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天行健的下一句是什麼?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思是: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的,君子處事,也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奮圖強。

這句話引入更深的意思就是:宇宙不停運轉,人應效法天地,永遠不斷的前進

這句話完整的語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話現在是清華大學的校訓

擴展資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出自《周易》。《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另有觀點:認為易經即三易,而非周易),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説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春秋時期,官學開始逐漸演變為民間私學。易學前後相因,遞變發展,百家之學興,易學乃隨之發生分化。自孔子贊易以後,《周易》被儒門奉為儒門聖典,六經之首。儒門之外,有兩支易學與儒門易並列發展:一為舊勢力仍存在的筮術易;另一為老子的道家易,易學開始分為三支。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