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屈原的故事》主要講訴屈原作為我國古代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主義詩人的故事。

屈原的故事

內容簡介

《屈原的故事》主內容簡介: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主義詩人。他是楚國貴族。早年受楚懷王信任,為左徒。主張制定法紀,選用賢能,聯齊抗秦。後受貴族排擠不被重用,被流放汗北、江南,最後自沉汨羅江。作品有《離騷》、《天問》、《九章》、《九歌》等。政治鬥爭中失利的屈原把一腔忠怨之情傾注於詩歌創作,從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屈原的詩歌連同他高尚的人格,早已化為人類歷史夜空中的一顆明星,在無盡的暗夜中,永遠温暖我們的心靈。

屈原和粽子的故事

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於是選擇以死明志,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

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百姓們為免讓魚蝦侵蝕屈子,就紛紛將米糧投入江中,希望魚蝦只顧吃這些米糧而不損傷屈子肉身。

而後,據古書記載,是屈原託夢百姓説,米糧投入江中實則被江中的蛟龍所食,如果用艾葉包裹,再綁以五色繩,則可以免遭蛟龍吞食;這才有了後來的粽子。慢慢的就有了吃粽子的習俗,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於是選擇以死明志,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

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百姓們為免讓魚蝦侵蝕屈子,就紛紛將米糧投入江中,希望魚蝦只顧吃這些米糧而不損傷屈子肉身。

而後,據古書記載,是屈原託夢百姓説,米糧投入江中實則被江中的蛟龍所食,如果用艾葉包裹,再綁以五色繩,則可以免遭蛟龍吞食;這才有了後來的粽子。慢慢的就有了吃粽子的習俗,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屈原的故事

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已經發生事。或者想象故事。下面為大家帶來有關於屈原的故事,快來看看吧。

相傳,屈原有一個堂妹叫屈幺姑,她是喝三峽水長大的貧苦漁家女,模樣俊俏,心靈手巧,性格剛強。她曾駕着漁船迎着西陵峽裏的風浪,送屈原雲遊四方她曾陪着屈原翻山越嶺,聽民歌,採楚風,幫助屈原在故鄉橘林裏寫下了《橘頌》詩篇。屈原從郢都回到家鄉,擂鼓募兵,抗擊入侵的秦國軍隊,屈幺姑馬上帶領峽江上的漁民船伕,最先打起抗秦保楚的旗幟,向屈原請戰。

神魚送屈原一天,屈幺姑做了一個夢,夢見一隻漂亮的雀兒,在她頭上繞着飛,一邊叫喚着:“我哥——回——喲,我哥——回——喲!”後來,小雀兒飛走了,屈幺姑便拔腿去追,追到西陵峽口,就不見了,聽到有什麼人説了這樣兩句話:“江水倒流三千里,屈原死在魚肚裏。”這時候,屈幺姑看見江水裏冒出一條大魚,魚背上馱着屈原的屍體。

第二天,屈幺姑把這個夢告訴給鄉里姊妹們。姊妹們就跟屈幺姑一同跑到西陵峽口上,一邊洗衣裳,一邊喊着:“我哥——回——喲,我哥——回——喲!”一眨眼,烏天黑地,像是洪水要來了。江邊一股子浪頭兒拍打過來,淹過了姊妹夥兒搗衣的.石墩子。她們驚惶地向江面張望,只見一個像芭蕉葉片似的東西,在浪堆裏晃晃蕩蕩。仔細一望,嗬,原來那是一條大魚的鰭。屈幺姑便打着“啊嗬”對大魚説:“魚呀魚,你若是把我哥哥馱回來了,就到岸邊來呀!”話音剛落,大魚真的游到岸邊,上了石樑子,首尾一蹶,忽然亂蹦亂跳起來,兩隻燈籠大眼刷刷地流淚,然後輕輕兒扇動鰓,亮出白亮亮兒的肚皮。

幺姑盯着大魚的肚皮,麻利地從頭上取下扁簪,把魚肚子劃開,一股鮮血從魚肚裏流出來,漸漸露出一口通紅的棺材。姊妹夥兒撲上去,揭開棺?母親櫻?豢矗?銼嚀勺諾惱?喬??蠓虻囊盤濉?

姊妹把魚肚子縫好,將魚放了生,然後抬着紅棺材回鄉安葬,一路哭着叫着:“我哥——回——喲,我哥——回——喲!”

屈幺姑滿含悲憤,越哭越傷心。忽然她一頭撞在墓碑上,化作一隻嘴巴殷紅、羽毛金綠的鳥兒,穿過金色的陽光,飛進了叢林。她還在聲聲呼喚着:“我哥回,我哥回……”

從此,每年端午節,歸州屈原沱都要舉行龍舟競渡,機智的艄公和勇猛的橈手(划槳的人),都在鼓聲中高喊號子:“我哥──回喲!我哥──回喲,”

那條神魚,一來因肚子受過傷,二來因惦着屈原的故土,從此上不過泄灘,下不過青灘,永遠留在西陵峽裏,每年都要來一趟屈原沱哩。

關於屈原的故事有哪些?

01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屈原的故事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説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紛紛拿來了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從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屈原的歷史故事

説起屈原,大家首先可能會想到他報國投江的故事。其實還他有另外一個故事同樣動人心魄,那是關於愛情的一個故事。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屈原的歷史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屈原的歷史故事

公元前325年,屈原15歲,正是青春年少,情愫懵懂的年紀。屈原每天早起讀書,讀累了就沐浴着清晨的陽光在田地裏散步。連續三天了,每天他都能看到一個小姑娘揹着一個大大的竹簍,手裏拿着一把鐮刀。小姑娘右手持着鐮刀飛快地劃過野草,左手迅速接住,然後頭也不抬,順勢扔到背後的竹簍裏。整個動作成熟老練,一點也不拖泥帶水。

可是小姑娘的面容卻一點也不成熟,眼睛不大,嘴巴也不大,看起來小巧精緻,大約有十三四歲的樣子。屈原看着小姑娘揹着滿滿的竹簍消失在田野裏時,心裏總會升起一陣莫名的失落感。好幾次,他都想走上去問個好,但都沒鼓起勇氣。又是一個清晨,這天天氣並不好,陰得很重。屈原剛走出門口就看到了那個小姑娘。小姑娘低着頭,全神貫注地割着草。屈原在遠處靜靜得看着,他忽然覺得這默默地關注着也挺好的。烏雲很快越積越多,隨後就下了雨。小姑娘頭髮一下子被打濕,她無助得抬起頭。突然看到屈原所在的屋檐,她咧開嘴,露出一個甜甜的笑容,飛快地跑到屋檐下。

竹簍裏草已經很多,她想卸下來,但是有點吃力。屈原趕快上去幫了一把。小姑娘回報了一個和剛才一樣甜的笑容並且問道:下雨了,你怎麼還不回家啊。屈原是第一次聽到小姑娘的聲音,這聲音直爽乾脆,像是田野裏無拘無束的風一樣。屈原支支吾吾地説:我回家也沒事做,在……這看你割草。小姑娘説:唉,割草很累的,有什麼好看的,看你這打扮,平時很少幹農活吧?屈原點點頭。小姑娘低頭想了會,狡黠地笑道:那以後你幫我割草啊,我倆一起割。

還有什麼比這更開心的事?屈原搗蒜一般地點着頭。遺憾是,自從雨後兩人分別後,屈原再也沒有見到過這個小姑娘。屈原每天都在房檐下等候,小姑娘的身影再也沒出現過。很多人認為是小姑娘雨後回家時遇到了意外,但這只是猜測,具體原因無人得知。後來屈原根據這段傷心事寫成了詩歌《九歌》,詩中主角也是苦等心上人而未至,大概是屈原最真實的內心寫照吧。

屈原披髮行吟的故事

屈原家世背景優渥,但是仕途不順,兩次被髮配流放,最後殉國投江而死。在此之前,屈原曾經披髮散步江邊,然而細細想來,他這一舉動卻也是對當時楚國朝政的不滿。

在古時,只有少數地方的人會披髮。真正有文化發達的地方男子都是束髮戴冠,這也是當時的一種文明人的表現。《左傳》中都有記載,孔子的學生子路,在衞國內亂的時候,被人砍斷了固定帽子的纓,當即停下來,整理自己的帽子,最終命喪他人之手。這麼看來,古代文明人對自己的着裝打扮真實注意到一種極致的的程度了,即使在危及生命的關頭,竟然還在乎自己的帽子是不是戴得還端正。這份勇氣,真實讓在下佩服的五體投地。

再來説回我們的屈原,出身貴族又潔身自好,同時性子裏還有文人的那份氣節。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説,他都應該是一個相當注重自己儀表的一個人。但是他竟然做出披髮的舉動,可見他當時內心是多麼的絕望。

還有一説,屈原披髮的行為是對當時楚國腐朽的朝廷權貴的一種輕蔑不滿與反抗。因為那些權貴上朝時,紛紛都是束髮戴冠,一副人模狗樣的正經模樣。而真正心懷天下的自己卻被流放,無法實現自己的抱負。

其實,在我看來,屈原的這種結果也是他自找的,以他的條件完全可以混的更好,既能做自己也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他本性裏的那份“直”讓他容不得半點沙子,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他也才得以在歷史上留名。

屈原投江的故事

戰國末期,秦國強大,六國只好聯合抗秦。當時,楚國的國君是楚懷王,他十分器重楚國貴族三閭大夫屈原。

屈原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愛國詩人,同時也是一名優秀的政治家。在受到器重期間,他積極展示自己的政治才華,聯齊抗秦,讓楚國有一段時期在六國之中很強大。然而,他的優秀卻遭到上官大夫以及其他奸臣的嫉妒,屈原屢屢受到排擠,楚懷王聽信讒言不再信任屈原。之後,齊楚聯盟被瓦解,屈原看着自己親手建立起來的聯盟被瓦解,非常傷心,哀歎楚國的興旺是不長久的。楚懷王死後,楚襄王繼位,仍然不重用屈原,在小人的進讒之後,楚襄王把屈原流放至江南。

公園前278年,秦將白起伐楚,並攻破了楚國國都。

五月五日,屈原披頭散髮地來到汨羅江北,鬱鬱寡歡,身形憔悴不堪。一位漁夫認出了眼前的男子就是三閭大夫屈原,就問他為什麼在這裏。屈原告訴漁夫自己被放逐在這裏。漁夫開導他,既然世界都是渾濁的,你就隨波逐流,只要自己內心深處保留高貴品質就好了。屈原絕望地説:“我怎麼能讓我高貴的心靈蒙受污塵呢。我寧願葬身魚腹。”於是,他將自己投身汨羅江中,以身殉國。老百姓為了紀念他,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位端午節。

屈原的愛國之情使他受到楚國百姓的愛戴。屈原堅持真理,不同流合污的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