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露野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戰爭或災難所造成的悲慘景象

白骨露野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白骨露野

成語發音:bái gǔ lù yě

成語解釋: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戰爭或災難所造成的悲慘景象

成語出處:三國 魏 曹操《蒿里行》詩:“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死人多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屍橫遍野 白骨累累查看更多白骨露野的近義詞>>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屍骨曝露於野地裏無人收埋,千里之間沒有人煙,聽不到雞鳴。

出自:蒿里行

作者:曹操

原文: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羣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朝代:兩漢

翻譯:

關東的仗義之士都起兵討伐那些兇殘的人。

最初約會各路將領訂盟,同心討伐長安董卓。

討伐董卓的各路軍隊匯合以後,因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齊一,互相觀望,誰也不肯率先前進。

勢利二字引起了諸路軍的爭奪,隨後各路軍隊之間就自相殘殺起來。

袁紹的堂弟袁術在淮南稱帝號,袁紹謀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璽。

由於戰爭連續不斷,士兵長期脱不下戰衣,鎧甲上生滿了蟣蝨,眾多的百姓也因連年戰亂而大批死亡。

屍骨曝露於野地裏無人收埋,千里之間沒有人煙,聽不到雞鳴。

一百個老百姓當中只不過剩下一個還活着,想到這裏令人極度哀傷。

擴展資料:

這首《蒿里行》可以説是《薤露行》的姐妹篇,清人方東樹的《昭昧詹言》中説:“此用樂府題,敍漢末時事。所以然者,以所詠喪亡之哀,足當哀歌也。《薤露》哀君,《蒿里》哀臣,亦有次第。”就説明了此詩與《薤露行》既有聯繫,又各有側重不同。

《蒿里》也屬樂府《相和歌·相和曲》,崔豹《古今注》中就説過:“《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為輓歌。”因此,如果説《薤露行》主要是寫漢朝王室的傾覆,那麼,《蒿里行》則主要是寫諸軍閥之間的爭權奪利,釀成喪亂的歷史事實。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蒿里行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是什麼意思

【出處】《蒿里行》——兩漢:曹操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譯文】累累白骨曝露於荒野之地無人收埋,方圓千里都沒有人煙,聽不到雞鳴。一百個老百姓當中只有一人能活,想到這裏不免讓人肝腸寸斷。

擴展資料

1、《蒿里行》創作背景

公元189年(東漢中平六年),曹操獨自引領三千人馬在滎陽迎戰了董卓部將徐榮,戰敗。不久,討伐董卓的聯軍由於各自的爭勢奪利,四分五裂,互相殘殺起來,其中主要的就有袁紹、韓馥、公孫瓚等部,從此開始了漢末的軍閥混戰。此詩即是對這一歷史事件的反映。

2、《蒿里行》鑑賞

這首詩被後人稱為漢末的實錄,是一首反映現實的史詩。它反映了自初平二年(190年),關東各郡將領起兵討伐董卓,直到建安二年(197年)袁術在淮南(今安徽壽縣)稱帝這八九年間的重大紛繁的歷史事變和社會面貌。

重點寫各路軍閥以討伐董卓為名而擁兵自重,爭權奪利,自相殘殺,形成新的割據局面,從而給人民帶來沉重的災難。開篇'由義而動'到自相殘殺的記敍,表現了詩人英明的政治洞察力,對上層軍閥的內訌以及對下層將士、百姓痛苦的描寫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