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懷叵測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心裏藏着難以測度的惡意。形容用心險惡。心懷:居心;存心;叵:不可;測:揣測;猜測。

心懷叵測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心懷叵測

成語發音:xīn huái pǒ cè

成語解釋:心裏藏着難以測度的惡意。形容用心險惡。心懷:居心;存心;叵:不可;測:揣測;猜測。

成語出處: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7回:“曹操心懷叵測,叔父若往,恐遭其害。”

成語繁體:心懷叵測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測,不能讀作“chè”。

近義詞: 笑裏藏刀  心懷鬼胎 

成語例句:他的為人處世,表明他是一個心懷叵測的人。

心懷叵測的意思

“心懷叵測”意思是指心存險惡,不可推測。出自《三國演義》:“曹操心懷叵測,叔父若往,恐遭其害。”近義詞:笑裏藏刀、心懷鬼胎、別有用心。反義詞:胸懷坦蕩、光明正大、堂堂正正、襟懷坦白。

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曹操準備率軍南下攻打孫權與劉備,擔心涼州太守馬騰趁機作亂,就採用謀士荀攸的建議,封馬騰為徵南大將軍,騙至許都殺害。馬騰不相信侄兒馬岱説曹操是一個心懷叵測的人,就帶兒子馬休一起去許都,結果被曹操殺害。

“心懷叵測”是形容人什麼的?

“心懷叵測”是指心存險惡,難以揣測。其中,“叵”是“不可”的意思。李白曾有詩云:“叵奈薄情夫,一行書也無。”意思説無可奈何薄情薄義的丈夫啊,一行字的書信也沒有。此語源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相傳三國時期,周瑜被諸葛亮三氣吐血而死後,曹操想趁此機會去攻打局勢不穩的東吳,但又害怕西涼太守馬騰趁機襲擊自己的都城許昌,左右為難之際,便詔請大臣出計獻策。謀士苟攸給曹操獻計,建議他以皇上的名義,給馬騰下詔書,封他為徵南將軍,攻打東吳,待把他騙到許昌之後,殺掉馬騰,這樣就解決了後顧之憂。曹操聽後很高興,大讚此計甚妙,立即着手照辦。

西涼馬騰接到詔書後,估摸到了曹操的用心,不過他想將計就計,利用皇帝冊封的機會,去許昌將曹操殺死。馬騰的侄子馬岱説:“曹操狡猾得很,心懷叵測。如果叔叔要去許昌,凶多吉少。”馬騰沒聽侄子的勸告,還是執意去了許昌。沒等馬騰到達許昌,就被曹操的伏兵殺了。

自此,“心懷叵測”就作為人心難測的貶義成語,流傳了下來。

心懷叵測是何意?出自於哪?

【釋義】叵:不可。測:測定。心裏懷着不可測度的險惡用心,比喻害人的奸詐心計。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三國鼎立時期,魏、蜀、吳三方經常混戰。由於魏較強大,蜀、吳常聯合攻魏。

赤壁大戰以後,曹操兵敗退回北方。幾年後,劉備再次與東吳孫權結成聯盟,準備北上進攻曹操。曹操急忙召集手下的謀士商議對策。

謀士荀攸説:“與其坐等劉備和孫權兩家打上門來,不如我們主動出擊。”

曹操皺着眉頭説:“可是萬一西涼王馬騰在我南下遠征時乘虛而入,我們的後方豈不要危險了?”

荀攸又獻上一計,説:“丞相的擔憂很有道理,不除掉馬騰,終究是個後患。不如封他為徵南將軍,下詔書誘騙他進京,然後見機下手……”曹操照計行事。

馬騰接到詔書後猶豫不決,他的侄兒馬岱極力勸阻他不要應詔入京。馬岱説:“曹操假借皇帝的名義,下詔書給你,完全是心懷叵測,你千萬去不得。”馬騰的兒子馬超則主張將計就計。在京城尋找機會,殺了曹操。馬騰權衡再三,決定讓馬超留守西涼,自己帶5000兵馬趕赴京城。

馬騰到達京城許昌後,派人暗中與曹操的侍郎黃奎聯絡,密謀殺掉曹操。誰知消息走漏了,曹操抓到了馬騰的把柄,便搶在馬騰動手之前,把他和黃奎一齊抓獲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