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是什麼意思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是什麼意思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意思是:農民在中午的時候在田地裏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裏。

鋤禾:用鋤頭鬆禾苗周圍土。禾:穀類植物的統稱。

該詞出自於:唐朝詩人李紳的古詩作品《憫農·其二》第一二句。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

這一句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仍然在田裏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動的艱辛。

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譯文:又有誰能知道這飯菜的來歷,每一粒都是那麼的辛苦。)”的感歎和告誡免於空洞抽象的説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藴深遠的格言。

詩文如下: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

農民在中午的時候在田地裏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裏。又有誰能知道這飯菜的來歷,每一粒都是那麼的辛苦。

作品介紹:

《憫農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第一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第二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裏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 語近意深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組詩選取了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集中地刻畫了當時社會的矛盾。風格簡樸厚重,語言通俗質樸,音節和諧明快,並運用了虛實結合與對比手法,增強了詩的表現力。

這兩首詩不僅在民間廣泛流傳,在文學史上亦有一定影響,近代以來更作為思想教材選入了義務教育教科書。

創作背景:

根據唐代範攄《云溪友議》和《舊唐書·呂渭傳》等書的記載,這組詩是李紳為向時任集賢殿校書郎呂温求薦而作,可推定大致作於唐德宗貞元十五年(799)。

作者介紹:

李紳(772—846),字公垂,潤州無錫(今江蘇無錫 )人。唐憲宗元和元年(806)進士,曾因觸怒權貴下獄。唐武宗時為宰相,後出任淮南節度使。與元稹、白居易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樂府”之前,就首創新樂府二十首,今失傳,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之一。《全唐詩》錄其《追昔遊詩》三卷,《雜詩》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