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天行道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會裏農民起義多以此作為動員、組織羣眾的口號。

替天行道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替天行道

成語發音:tì tiān xíng dào

成語解釋: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會裏農民起義多以此作為動員、組織羣眾的口號。

成語出處: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一折:“你山上頭領,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漢。”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指運動的幌子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為民除害 查看更多替天行道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魯迅《三閒集·流氓的變遷》:“他們的旗幟是‘替天行道’。”



替天行道是什麼意思

替天行道的意思是: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會裏農民起義多以此作為動員、組織羣眾的口號。

拼音:[tì tiān xíng dào]。

名稱】:替天行道。

【衍生來源】:《道德經》77章: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解釋】: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會裏農民起義多以此作為動員、組織羣眾的口號。

【事例】 :有個公道大王牛皋,聚眾在此山中,稱孤道寡,~。 清·錢彩《説岳全傳》第二十五回。

出自《李逵負荊》。成語出處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一折:你山上頭領,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漢。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指運動的幌子 示例有個公道大王牛皋,聚眾在此山中,稱孤道寡。

【近義詞】 :為民除害。

【用法】 :作謂語、賓語;指運動的幌子。

借指代行人民羣眾的意願。

鄧子恢《紅軍入漳前後》:“當時我向縣委傳達了省委指示。指出了單純軍事觀點的害處,指出光靠游擊隊替天行道是行不通的,歷史是人民羣眾創造的,人民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解放自己。”

“替天行道”的意思

【成語】:替天行道

【讀音】:tì tiān xíng dào

【釋義】:代上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會裏農民起義多以此作為動員、組織羣眾的口號。【出處】: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一折:“你山上頭領,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漢。”

【近義詞】 :為民除害

【反義詞】 :助紂為虐

【用法】 :作謂語、賓語;指運動的幌子

成語替天行道的意思是什麼?

【成語】:替天行道

【讀音】:tì tiān xíng dào

【釋義】:代上天主持公道。

【出處】: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一折:“你山上頭領,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漢。”

【近義詞】 :為民除害

【反義詞】 :助紂為虐

【用法】 :作謂語、賓語;指運動的幌子

【示例】:有個公道大王牛皋,聚眾在此山中,稱孤道寡,替天行道。 ——清·錢彩《説岳全傳》第二十五回。

替天行道的正確意思

替天行道(漢語成語)

編輯

[tì tiān xíng dào]

【名稱】:替天行道

【拼音】:tì tiān xíng dào

【衍生來源】:《道德經》77章: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解釋】: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會裏農民起義多以此作為動員、組織羣眾的口號。

【出處】 :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一折:“你山上頭領,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漢。”

【事例】 :有個公道大王牛皋,聚眾在此山中,稱孤道寡,~。 ★清·錢彩《説岳全傳》第二十五回。

【近義詞】 :為民除害

【用法】 :作謂語、賓語;指運動的幌子

“替天行道”的含義是什麼?

可是人們也許沒有注意到,這杆大旗是歷史上的宋江豎起來的呢,還是出自《水滸傳》作者的手筆?人們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不盡一致。有一些歷史著作説是宋江起義提出的,但也有人表示異議。因為歷史上的宋江即使確有其人,也是一支人數不多的流寇。他們沒有提出過代表自己政治綱領的宣傳口號。因為“替天行道“的口號既沒有見於正史的記載,也沒有見諸《大宋宣和遺事》等小説野史的虛構。《宣和遺事》只寫出宋江、楊志等人殺人後倉促潛逃,晁蓋等人劫了生辰綱後也是東奔西躲,不是有組織、有目的、有綱領的起義,當然也不會提出什麼政治口號。“替天行道“的口號最早倒是見之於元雜劇。《李逵負荊》中宋江自白道:“杏黃旗上七個字'替天行道救生民'。”《爭報恩》中也寫道:“忠義堂高搠杏黃旗一面,上寫着'替天行道宋公明'。”可見,梁山宋江故事從元雜劇開始,才從原來的只為個人造反潛逃,變為具有一定政治目的而組織的武裝行動了。國家是協調和均衡社會各階層利益的必要產物。對於這一點,以墨子為首的小生產者階層並不否認。墨子認為在沒有國家的時候,社會紛亂不堪。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一人則一義,十人則十義,各人都是用自己的道理來否定別人的道理,以至於父兄難相合,百姓以水火毒藥相殘殺。所以就需要組織國家,設立政府首腦(見《墨子·尚同》)。但墨子對代表國家權力的天子並不表示盲從。他認為天子的行為本身並不是評價其自身的標準,在天子之上還有一個意志的天,也就是上帝。這個天意就是小生產者利益的意志所在。墨子説:“順天意者,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反天意者,別相惡,交相賊,必得罰。“(《墨子·天志》)這就是説,評價天子好壞的標準,是看他是否順應天意小生產者自身的意志。順應者便可受到獎賞,忤逆者便會受到懲罰。這種懲罰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天神。墨子認為鬼神不但實有,而且有超越常人的能力,“鬼神之明智於聖人,猶聰耳明目之於聾瞽也“(《墨子·耕柱》)。它的能力的表現之一就是能夠代表天意來監督天子,“天子為善,天能賞之;天子為暴,天能罰之“(《墨子·天志》)。“鬼神之所賞,無小必賞之;鬼神之所罰,無大必罰之“(《墨子·明鬼》)。像夏桀、商紂、周幽王和周厲王等,都是位至天子而受罰的例證。懲罰的另一方面是人力。墨子雖然未明確提出用人力去教訓天子,但他的思想已經隱含這樣的意思。與儒家“畏天命“的説法相反,墨子提出“非命“的主張,認為貧富、貴賤、壽天等都非命所決定,可以人力改變。這就是古代墨俠集團扶弱除暴之舉的動因所在。表面看來,墨子把希望寄託在能代表自己階層利益的上帝和鬼神身上,帶有一定的虛幻性,而他尊崇天意和鬼神的思想與其“非命“的觀念也是自相矛盾的,但如果能找到這些虛幻和矛盾背後的聯結點,就不難認識它的價值所在。這個聯結點就是為民眾利益張目的精神。儒家和墨子都講天命,但儒家的天命是用來嚇唬老百姓,而墨子的天命則是民眾利益的化身。所以儘管它是虛幻的,但卻能給廣大民眾以極大的精神力量,在民眾中具有廣泛而深入的影響。因此,它不僅與民眾以力抗天命的思想並不矛盾,而且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就是後代綠林事業以天命自任,關心社會政治的思想淵源所在。《水滸傳》中梁山“替天行道”的大旗,無疑是受到這些流落到民間的墨俠思想影響的產物。如果梁山好漢給大宋皇帝投票打分的話,那顯然是不信任的反對票。在他們看來,“朝廷不明,縱容奸臣當道,諂佞專權,佈滿濫官污吏,陷害天下百姓”(第六十四回)。書中所有好漢被逼上山的過程,都是身受其害的過程。這些足以使大宋皇帝具備墨子所説的反天意的為暴天子的條件,因此理所當然地應受到懲罰。他們聚義梁山,就是順應天意、以力抗天命的表現。有意思的是,梁山好漢除了以自身的力量抗爭天命外,還如同讀過《墨子》一樣懂得藉助上天和神明的力量。書中幾次寫到梁山好漢祈禱神靈佑護,還幾次寫到呼風喚雨的戰法,特別是宋江在還道村接受九天玄女賜書並面授機宜一節,形象地寫出宋江起義與天神佑護之間的依存關係,很有一點象徵的意味。梁山好漢理直氣壯地提出“兀自要和大宋皇帝做個對頭”、“殺去東京,奪了鳥位”等口號,因為他們感到有天意、神明和抗爭精神在給自己撐腰,所以能氣壯如牛。在明白了“替天行道”中的“天”指的是什麼後,再來看看“道”的含義。這個“道”,就是墨子所提倡的“兼愛”、“尚同”等烏托邦理想。在這個烏托邦中,“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老而無妻者,有所侍養,以終其壽;幼弱孤童之無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長其身”(《墨子·兼愛》)。讀過《水滸傳》的人,立刻會發現梁山“八方共域,異姓一家”的社會理想,與墨子的烏托邦設計競有驚人的相似之處。當然,這個理想境界的實現,還有待於他們實際的努力奮鬥。像智取生辰綱、三打祝家莊、踏平曾頭市、兩贏童貫、三敗高俅等輝煌勝利,都是為向這理想境界邁進所鋪下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