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和靈樞分別講什麼

《素問》書中從臟腑、經絡、病機、診法、治則、鍼灸、方藥等各個方面,對人體生理活動、病理變化以及診斷、治療。主要以講養生和病因為主;《靈樞》詳細地介紹了古代九種常用針具的名稱、形狀和用途,討論有關疾徐、迎隨等針刺補瀉手法等問題。主要以鍼灸為主。

素問和靈樞分別講什麼

《靈樞》《素問》是我國兩部理論醫著,始見於《黃帝內經》。原書18卷。其中9卷無書名。漢晉時候被稱為《九卷》或《針經》。唐朝以後別稱為《靈樞》。主要部分形成於戰國至東漢時期,每部分各為81篇,共162篇。

《素問》現存最早版本是金刻殘本,尚存11卷;通行本是明嘉靖二十九年武陵顧從德影宋刻本。1949年後人民衞生出版社有影印本和排印本出版。

《靈樞》現存最早版本為元代後至元五年胡氏古林書堂刻本,另有明成化八年熊宗立種德堂刻本、嘉靖間吳悌刻本及趙府居敬堂刻本、清咸豐二年錢熙祚守山閣校刻本等,通行本為1964年人民衞生出版社據明代趙府居敬堂刻本刊行的影印本及鉛印本等。




《素問》與《靈樞》有什麼區別?

1、流傳版本不同

《素問》現存最早版本是金刻殘本,尚存11卷;通行本是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武陵顧從德影宋刻本。1949年後人民衞生出版社有影印本和排印本出版。

《靈樞》現存最早版本為元代後至元五年胡氏古林書堂刻本,另有明成化八年(1472)熊宗立種德堂刻本、嘉靖間吳悌刻本及趙府居敬堂刻本、清咸豐二年錢熙祚守山閣校刻本等,通行本為1964年人民衞生出版社據明代趙府居敬堂刻本刊行的影印本及鉛印本等。

2、影響不同

《素問》作了較全面系統的論述,從而為祖國醫學奠定了理論基礎,千百年來,一直對臨牀實踐起指導作用。不但為歷代醫家所宗,而現在中醫運用的基礎理論,仍以本書記述為主要依據,是祖國醫學重要經典著作之一。

《靈樞》是全面系統總結我國漢代以前中醫學理論、經絡學説和針刺技術的經典性著作,為後世醫學,尤其是鍼灸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講述的方面不同

《素問》書中從臟腑、經絡、病機、診法、治則、鍼灸、方藥等各個方面,對人體生理活動、病理變化以及診斷、治療。主要以講養生和病因為主。

《靈樞》詳細地介紹了古代九種常用針具的名稱、形狀和用途,討論有關疾徐、迎隨等針刺補瀉手法等問題。主要以鍼灸為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素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靈樞

"素問"和"靈樞"是什麼意思?他們有什麼關係?【追賞】

《素問》和《靈樞》古代醫學著作

《素問》和《靈樞》本是兩部獨立的著作,兩書名(包括《針經》、《九卷》等名)一直分別使用,見於歷代正史書目。可是長期以來卻被合稱為《黃帝內經》。這是晉代皇甫謐在沒有史料作證的情況下,只以《素問》九卷與《九卷》(後稱《針經》、《靈樞》)合篇,其卷數與《黃帝內經》18卷數目相同,即以為是《黃帝內經》,致使此兩書長期失去了它們應有的歷史地位。

《素問》和《靈樞》是否為原本《黃帝內經》,歷代都有爭論。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人們對此作了大量的考證,其會考證最全面者,當推趙明山教授。

趙氏認為,“目前我們只能以傳世本《素問》和《靈樞》作為考察對象,結合史志、文物等來判斷其是否為《黃帝內經》,以及它的成書過程和年代。”趙氏從社會背景、科學技術、語言文字、史志、著作、文物等來進行考證。最後認為“通過以上引述與論證,大體可知《素問》和《靈樞》保存了大量先秦古醫經的思想和材料,也彙集了不同醫學流派的理論,不同篇章的寫作年代也會有先有後,是經過長期積累,最後由一人或幾個人進行整理、彙編為《素問》和《九卷》。”

趙氏還將醫經與經方篇數作了對比,認為《素問》和《靈樞》含量達162篇之多,肯定篇數多於18卷本的《黃帝內經》。整理修訂者完全可能把收集到的原為《黃帝外經》的內容,甚至扁鵲學派的著作《扁鵲內經》、《扁鵲外經》的內容,編入《素問》和《靈樞》之中,但改換了扁鵲等人的名字。劉澄中經考證,認為兩書中確有扁鵲學派的內容。

關於《黃帝內經》是否能獨存的問題,趙氏引述了廖育羣的質疑。廖氏認為“《漢書·藝文志》所載醫經、經方、房中、神仙四類醫籍,‘凡36家,868卷’,除今人所稱《黃帝內經》18卷外,全部蕩然無存。何存此書流傳至今,且保存得如是完好?”劉澄中則引述餘自漢等語:“《方技略》的醫經和經方類著作不為東漢末的張仲景,以及西晉王叔和、皇甫謐所知這一事實,清楚地説明:《方技略》的醫經、經方亡佚於王莽之末,或東漢末年的戰火。”據此筆者認為原本《黃帝內經》在戰火中能夠獨存的可能性是極微的。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認為《素問》和《靈樞》兩部書是戰國秦漢時代我國醫學之集大成者,是歷代醫學成就的全面總結。它倆的源頭包括了以《黃帝內經》為首的七家醫經在內,兩千年來中國醫學就是沿着《素問》和《靈樞》的道路不斷向前發展。《素問》和《靈樞》是我國最早的兩部傳世醫學經典,這也是兩書的歷史地位。這樣理解,並無損害《黃帝內經》的形象與名譽,何必維護與固守《黃帝內經》空名(無實物存在)呢?最近嚴季潤撰編的《十部醫經類編》,是以《素問》和《靈樞》為獨立的醫經入編。施杞教授主編的中醫藥系列叢書中由陳農編寫的首部即以“醫經”命名而不以“內經”命名,可見已有帶頭人。故筆者提出,應儘快恢復《素問》和《靈樞》應有的歷史地位。

黃帝內經《素問》《靈樞》 四

《素問》 素:平常✘    陳源問本✔

                 有形者,生於無形;

                 故有太易(未見氣者)

                         太初(氣之始)

                         太始(形之始)

                         太素(質之始)

                  古代哲學方法 宇宙觀       生命                                                               活動本質

                                                                 疾病                                                               產生本質

“黃帝內經太素”

《靈樞》      過去叫《針經》

                      唐-王冰《黃帝內經素問注》

                     隋唐-宗教(文化背影)

                     王冰-醫學大家-道教信徒

                      書名:靈    寶    神   樞

黃帝內經分靈樞和什麼兩部分

《黃帝內經》分《素問》、《靈樞》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其中,《靈樞》基本以鍼灸經絡相關知識為主,又被稱之為“針經”。所以,實際上,在很多場合下説到的《黃帝內經》,更多時候指的就是《素問》。

《黃帝內經》起源於軒轅黃帝,後又經醫家、醫學理論家聯合增補發展創作,一般認為集結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最早見於《漢書·藝文志·方技略》。在以黃帝、岐伯、雷公對話、問答的形式闡述病機病理的同時,主張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時主張養生、攝生、益壽、延年。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餘三者為《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黃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説”、“脈象學説”、“藏象學説”、“經絡學説”、“病因學説”、“病機學説”、“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説。

其基本素材來源於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量的臨牀實踐以及簡單的解剖學知識。《黃帝內經》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