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分三國哪三國

三國指的是魏國、蜀國、吳國。公元190年,漢朝的中央集權制度崩潰,軍閥四起,天下大亂。到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公元220年,漢朝丞相曹丕篡漢稱帝,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漢朝正式結束。

東漢末年分三國哪三國

東漢末年分哪三國

東漢末年分三國的三國是指曹魏、蜀漢、東吳。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1、三國其一:曹魏魏國(213年5月—265年12月)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後魏”,故曹魏也稱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2、三國其二:蜀漢蜀漢(221年5月15日—263年),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亦稱“劉蜀”、“季漢”。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之間的鬥爭不斷,使得朝政日益腐敗,而後爆發了黃巾起義,劉備在鎮壓農民起義的戰鬥中因戰功步入仕途。但不久,何進、董卓先後敗亡,天下局勢逐漸轉變成諸侯混戰,劉備在混戰中輾轉奔波,於赤壁之戰後收復荊州各地,而後進取西川、攻下漢中,最終建立蜀漢政權。3、三國其三:東吳吳國(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

有誰知道東漢末年分三國,是哪三國?

三國指的是魏國,蜀國,吳國。

三國又叫三國時期,是因為當時天下由“魏、蜀(漢)、吳”三個勢力所建立。

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擴展資料

東漢末年是指從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東漢末年亡國前夕,直至曹丕篡漢或三國鼎立(東吳孫權於229年稱帝)結束,持續36年(或以東吳建國計,為45年),這段時間內軍閥割據,彼此混戰。

東漢末年,由於土地兼併越加尖鋭,地主豪強擁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權虛弱無力,對地方過度放權,因而造成羣雄割據的局面。而這些割據勢力又有著不同的興起過程與發展脈絡,反映出那個動亂時代的多元面向。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東漢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