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知往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行:走。行路不知道走向何方。指行動不能自主,只能聽任自然擺佈

行不知往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行不知往

成語發音:xíng bù zhī wǎng

成語解釋:行:走。行路不知道走向何方。指行動不能自主,只能聽任自然擺佈

成語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知北遊》:“故行不知往,處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天地之強陽氣也,又胡可得而有邪!”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處事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不由自主  聽人穿鼻 



四字成語往字開頭的成語

1. 往字開頭的四字成語

一、往字開頭的四字成語有 :

往返徒勞、往古來今、往蹇來連、往來如梭、往哲是與 、往渚還汀、往日無仇、往者不諫、往事如雲、

二、成語解釋

1、往返徒勞 (wǎng fǎn tú láo) :徒勞,白花力氣。來回白跑。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六回:“大夫今日見諭,公則公言之,私則私言之,不必效舌劍脣槍,徒勞往返耳。”

2、往古來今 (wǎng gǔ lái jīn) :指自古至今。

出處:西漢·劉安《淮南子·齊俗訓》:“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

3、往蹇來連 (wǎng jiǎn lái lián) :指往來皆難;進退皆難 。

4、往來如梭 (wǎng lái rú suō) 梭,織布時遷引緯線在經線中來回穿織的工具。來來去去象穿梭一樣。形容來去頻繁。

5、往哲是與 (wǎng zhé shì yǔ) 往哲,先哲,前賢;與,讚許。古代聖賢所讚許的。

6、往渚還汀 (wǎng zhǔ huán tīng) :指往返都須渡水。

7、往日無仇 (wǎng rì wú chóu):過去沒有仇恨。

出處: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三折:“你和公孫杵臼往日無仇,近日無冤,你因何告他藏着趙氏孤兒?”

8、往者不諫(wǎng zhě bù jiàn) 過去的不能挽回彌補,多用作鼓勵之辭。

出處: 《論語·微子》:“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哀!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9、往事如雲(wǎng shì rú yún)]:雲,大面積的在天空中飄浮,很虛幻,很飄渺,流動緩慢,靜悄悄,輕飄飄。往事如雲,意思就是指過去的事情像雲一樣的虛幻,縹緲,不靠譜。

10、往往來來(wǎng wǎng lái lái)謂多次往返。

出處:魯迅 《書信集·致曹聚仁》:“我在再版《引玉集》,因為重排序文,往往來來,從去年底到現在,才算辦妥,足足四個月。”

“往”讀作 wǎng, 意為從這個地方走向目的地。常見組詞有:交往、往日、過往、往常。

2. 成語大全四字成語盡字開頭的有哪些

盡人皆知 盡:全部,所有.所有的人都知道 盡心盡力 指費盡心力 盡忠報國 為國家竭盡忠貞,不惜犧牲一切報效國家 盡多盡少 指盡其所有 盡入彀中 彀中:弓箭射程以內,比喻牢籠、圈套.盡數網羅,全部就範.盡善盡美 極其完善,極其美好.指完美到沒有一點缺點.盡態極妍 容貌姿態美麗嬌豔到極點.盡歡而散 盡情歡樂之後,才分別離開.多指聚會、宴飲或遊樂.盡心竭力 用盡心思,使出全力.形容做事十分努力.盡如人意 盡:人;如:依照,符合.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盡力而為 用全部的力量去做.盡其所長 盡:全部用出;長:特長,擅長.把所擅長的東西全部發揮出來.盡誠竭節 誠:忠誠.節:氣節,義節.竭盡自己全部的忠誠和義節.亦作“盡節竭誠”、“盡心竭誠”、“盡忠竭力”、“盡忠竭誠”、“盡忠竭節”、“竭忠盡節”.盡付東流 比喻完全喪失或前功盡棄 盡忠竭力 竭:盡.用盡氣力,竭盡忠誠.盡美盡善 〖解釋〗盡:極.極其完善,極其美好.形容事物完無缺.同“盡善盡美”.盡釋前嫌 〖解釋〗盡釋:完全放下.嫌:仇怨,怨恨.把以前的怨恨完全丟開.。

3. “往”字開頭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往古來今、往蹇來連、往來如梭、往哲是與、往渚還汀。

1、往古來今

【拼音】: wǎng gǔ lái jīn

【解釋】: 指自古至今。

【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齊俗訓》:“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

【造句】:

恰如冢中的白骨,往古來今,總要以它的永久來傲視少女頰上的輕紅似的。

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

2、往蹇來連

【拼音】: wǎng jiǎn lái lián

【解釋】: 指往來皆難;進退皆難。

【造句】:

登山到半山腰時突然下起了雨,這真讓我們往蹇來連。

這邊不滿意,那邊有意見,弄得我往蹇來連,不知如何是好了。

3、往來如梭

【拼音】: wǎng lái rú suō

【解釋】: 梭:織布時遷引緯線在經線中來回穿織的工具。來來去去象穿梭一樣。形容來去頻繁。

【出處】: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一回:“雷震子觀看,只見稀奇景緻,雅韻幽棲,藤纏檜柏,竹插顛崖,狐兔往來如梭,鹿鶴唳鳴前後,見了些靈芝隱綠草,梅子在青枝,看不盡山中異景。”

【造句】:

宕中以大船為經,小船為緯,遊冶子弟,輕舟鼓吹,往來如梭。

平日裏空曠的河灘上帆桅林立,當年水碼頭往來如梭、街市繁華熱鬧的場面如今再次重現在人們面前。

4、往哲是與

【拼音】: wǎng zhé shì yǔ

【解釋】: 往哲:先哲,前賢;與:讚許。古代聖賢所讚許的。

【出處】: 南朝·樑·丘遲《與陳伯之書》:“夫迷塗知反,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

【造句】:

尊老愛幼不僅僅是優良美德,也是往哲是與的。

5、往渚還汀

【拼音】: wǎng zhǔ huán tīng

【解釋】: 指往返都須渡水。

【造句】:

小夥子的心上人住在江的那邊,每次見面他都往渚還汀。

4.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一字開頭的成語

一望無際、一望無垠、一心一意、一帆風順、一舉成名、一諾千金、一目十行、一本萬利、一廂情願、一馬當先、一板一眼、一個鼻孔出氣、一臂之力、一表人才、一覽無餘、一不做,二不休、一唱一和、一成不變、一塵不染、一毛不拔、一鳴驚人、一波三折、一目瞭然、一手遮天、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刀兩斷、一本正經 原指一部正規的經典。

後即用以形容態度莊重嚴肅。有時帶有諷刺意味 一筆不苟 謂作書畫或撰文極其認真,毫不馬虎 一筆勾斷 同“一筆勾” 一筆勾消 亦作“一筆勾銷”。

全部取消之意 一筆勾銷 見“一筆勾消” 一筆抹摋 見“一筆抹煞” 一筆抹殺 見“一筆抹煞” 一筆抹煞 一筆全部抹掉。常喻輕率地全部否定 一碧萬頃 形容青綠無際 一臂之力 指給予幫助的力量。

常與“助”連用,表示從旁幫忙 一鞭先著 晉劉琨少負志氣,與祖逖為友,共以收復中原為志,曾與親故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見《晉書·劉琨傳》。

後以為爭先的典實。亦泛指先行 一表非凡 見“一表非俗” 一表非俗 形容人的儀表非比尋常 一表人才 見“一表人物” 一表人材 見“一表人物” 一表人物 形容容貌英俊。

表,儀表 一表堂堂 形容儀表堂皇 一秉大公 謂言論行事全秉公心 一秉虔誠 謂誠心誠意 一秉至公 見“一秉大公” 一病不起 謂卧病後日見沉重,終至死亡。不起,用作死的婉辭 一波三折 指寫字筆畫曲折多姿。

語本晉王羲之《題衞夫人筆陣圖後》:“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宣和書譜·太上內景神經》:“然其一波三折筆之勢,亦自不苟。”

後比喻事多波折 一波萬波 見“一波糹毚動萬波隨” 一不扭眾 謂一人不應或難以違反眾意 一步登天 一步跨上青天。比喻一下子達到極高的境界或程度。

常用以諷人突得高位 一步一鬼 漢王充《論衡·論死》:“如人死輒為鬼,則道路之上一步一鬼也。”本謂鬼很多,後為疑心生暗鬼之意 一步一趨 ①形容緊跟着行走。

語本《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②比喻事事模仿和追隨別人。

常含貶意 一草一木 《後漢書·應劭傳》:“春一草枯則為災,秋一木華亦為異。”唐李商隱有《永樂縣所居一草一木無非自栽今春悉已芳茂因書即事一章》詩。

後亦以“一草一木”喻微細之物 一差半錯 變故,差錯 一差二錯 指意外的變化或差錯 一差二誤 指意外的差錯和失誤 一差二悞 同“一差二誤” 一差兩訛 同“一差二錯” 一長半短 見“一長二短” 一長二短 ①指意外的變故。②一五一十,原原本本 一長一短 形容瑣談不休 一場春夢 本喻世事無常,轉眼成空。

後亦喻幻想破滅 一倡百和 一人首倡,百人附和。極言附和者之多。

倡,亦作“唱” 一倡三歎 《荀子·禮論》:“清廟之歌,一倡而三歎也。”謂一人歌唱,三人相和。

後多用以形容音樂、詩文優美,富有餘味,令人讚賞不己。倡,亦作“唱” 一倡一和 ①《詩·鄭風·蘀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謂一個先唱,一個和聲,形容兩人感情相通。後多比喻兩人相互配合,彼此呼應。

倡,亦作“唱”。②謂鳴聲相呼應 一唱百和 見“一倡百和” 一唱三歎 見“一倡三歎” 一唱一和 見“一倡一和” 一朝千里 猶一日千里 一朝一夕 一個早晨或一個晚上。

形容時間短促 一朝之忿 一時激發的憤恨 一朝之患 突然發生的禍患 一徹萬融 猶言一通百通 一塵不到 形容清淨純潔 一塵不染 ①佛教謂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修道者達到真性清淨不被六塵所染污為“一塵不染”。後多用以形容清淨廉潔,品格高尚。

②指非常清潔 一塵不緇 猶一塵不染 一成不變 《禮記·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

一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孔穎達疏:“容貌一成之後,若以刀鋸鑿之,斷者不可續,死者不可生,故云不可變。”

後以一成不變”謂刑法一經制定,不容變更。亦泛指墨守成規,不知變通 一成不易 同“一成不變” 一成一旅 方十里為成,五百人為旅。

傳夏少康憑此滅過、戈而復禹業。後遂用為勢微力弱卒能克敵制勝、光復舊業之典 一籌莫展 《宋史·蔡幼學傳》:“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

後以“一籌莫展”比喻一點辦法也沒有 一觸即發 ①本指箭在弦上,張弓待發。比喻事態發展已極緊張,一經觸動即可爆發。

②泛指極易發生 一觸即潰 一經接觸就潰敗。形容很容易被打垮 一串驪珠 形容歌聲圓潤,唱時如一串明珠 一牀兩好 猶言一對璧人,謂夫婦兩人情投意合 一槌定音 見“一錘定音” 一錘定音 本指製造銅鑼時最後一錘決定鑼的音色,後借喻憑一句話作出最後決定 一辭同軌 猶眾口一詞 一蹴而成 見“一蹴而就” 一蹴而得 見“一蹴而就” 一蹴而就 宋蘇洵《上田樞密書》:“天下之學者,孰不欲一蹴而造聖人之域。”

後以“一蹴而就”謂邁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就能完成 一蹴可幾 同“一蹴而就”。幾,近,及 一寸赤心 同“一寸丹心” 一寸丹心 一片赤誠之心 一寸光陰一寸金 俗諺。

意謂時間非常可貴,必須珍惜 一搭兩用 一物二用 一搭一檔 謂互相配合,彼此協作。有時含貶意 一代風流 指開創風氣,為當世所景仰的人物 一簞一瓢 《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原為孔子讚美顏回安貧樂道。

5. 詣字開頭的成語四字成語詣字開頭的成語,四字成語都行,

苦心孤詣 指苦心鑽研,到了別人所達不到的地步.也指為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而煞費苦心. 頤指氣使 發音 yí zhǐ qì shǐ 解釋 頤:腮幫子;指:指揮;氣:神氣;使:指使.頤指:動下巴示意,指揮別人;氣使:用神情氣色支使人.不説話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權勢的人指揮別人的傲慢態度. 出處 《漢書·貢禹傳》:“家富勢足,目指氣使.”《資治通鑑·唐紀·昭宣帝天佑二年》:“見朝士,皆頤指氣使,旁若無人.” 唐·元稹《追封李遜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遜等有地千里,有祿萬鍾,頤指氣使,無不隨順,所不足者,其唯風樹寒泉之思乎!” 示例 他~,心狠手辣. 林平《從夏三蟲説開去》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 盛氣凌人、趾高氣揚、神氣活現 反義詞 唯唯諾諾、低三下四、奴顏婢膝 故 事 唐朝末年,朱温殺了宰相崔胤,強迫唐昭宗遷都洛陽,朱温不放心,派李振到洛陽去監視唐昭宗及百官.李振仗着朱温的權勢,趾高氣揚,目空一切,他經常用動動下巴和盛氣凌人的態度去指使別人,遇到不順眼的就訓斥.。

6. 第四個字是“往”的成語

第四個字是“往”的成語 :

人來人往、

南來北往、

一如既往、

令人神往、

一反既往、

熙來攘往、

心馳神往、

一來一往、

獨來獨往、

來而不往非禮也、

迎來送往、

神醉心往、

行不知往、

你來我往、

男來女往、

明來暗往、

拔來報往、

至情一往、

一夜十往、

寒來暑往、

遁世長往、

長此以往、

自今已往、

古來今往、

英特邁往、

有來有往、

知來藏往

7. 【大開頭的四字詞語越多越好】

大有可觀 大有可為 大有起色大有人在 大有文章 大有作為大雨滂沱 大雨傾盆 大雨如注大禹治水 大展宏圖 大展經綸大動干戈 大動肝火大動公慣 大度包容 大恩大德大而化之 大而無當 大發慈悲大發雷霆 大發謬論 大發議論大法小廉 大方之家 大放悲聲大放厥詞 大放厥辭 大風大浪大腹便便 大工告成 大公無私大功畢成 大功告成 大海撈針大含細入 大寒索裘 大喊大叫大旱望雲 大旱望雲霓 大旱雲霓大街小巷 大節不奪 大經大法大驚失色 大驚小怪 大開大合大開方便之門 大開眼界 大塊朵頤大塊文章 大快人心 大浪淘沙大事不糊塗 大事鋪張 大事去矣大勢所趨 大勢已去 大是大非大手大腳 大書特書 大樹底下好乘涼大張其詞 大張旗鼓 大張聲勢大張撻伐 大杖則走 大政方針大直若詘 大直若屈 大智大勇大智如愚 大智若愚 大中至正大做文章大輅椎輪 大路椎輪 大馬金刀大夢初醒 大夢方醒 大名鼎鼎大名難居 大明法度 大謬不然大繆不然 大模大樣 大莫與京大謀不謀 大難不死 大難臨頭大逆不道 大逆無道 大璞不完大起大落 大氣磅礴 大器晚成大千世界 大巧若拙 大請大受大權獨攬 大權旁落 大權在握大人虎變 大人先生 大仁大義大殺風景 大煞風景 大煞風趣大聲疾呼 大失人望 大失所望大好河山 大紅大綠 大紅大紫大呼小喝 大呼小叫 大獲全勝大惑不解 大吉大利 大計小用大家風範 大家閨秀 大漸彌留大江東去 大江南北 大匠運斤大敗虧輪 大敗虧輸 大本大宗大筆如椽 大辯不言 大辯若訥大步流星 大才榱盤 大才榱盤大才盤盤 大材小用大車以載 大徹大悟 大澈大悟大吃一驚 大處落墨 大處着墨大處着眼 大吹大打 大吹大擂大吹法螺 大醇小疵 大慈大悲大錯特錯 大打出手 大大咧咧大大落落 大膽包身 大刀闊斧大得人心 大敵當前 大地春回。

8. 工字開頭的四字成語有什麼

【詞目】工工整整 【拼音】gōng gōng zhěng zhěng 名詞解釋 (1).指對仗工穩齊整. 清 樑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嶽王論》:“ 吳穀人 祭酒《嶽忠武論》……結句雲:‘人間之鐵案無私,請質東南山行者;天半之神旗高卓,試看大小眼將軍.’向特愛其工整.” 鄭振鐸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十一章:“﹝ 陸機 ﹞《猛虎行》諸作,宜可剛勁猋發,而亦乃靡弱工整,亦足見其才之所限.” (2).細緻整齊. 巴金 《寒夜》二六:“那一迭信箋上全是她的筆跡,字寫得相當工整,調子卻跟往常不同.” 羅廣斌 楊益言 《紅巖》第五章:“那些稿件,全是用工整而秀麗的字抄寫的.”。

9. 成語大全之M字打頭的四字成語

莫辨楮葉 莫:不;辨:分辨。

不能分辨楮葉的真假。比喻模仿逼真或以假亂真。

莫測高深 高深的程度無法揣測。指處世的態度、或説話、文章的內容(多不用在正面,帶貶義)。

莫此為甚 沒有什麼能超過這個的了。多指不良傾向或形勢嚴重。

莫敢誰何 沒有誰敢怎麼樣。 莫可究詰 究:追查;詰:追問。

無法追問到底。 莫可名狀 名:用言語説出;狀:描繪,形容。

不能用言語來形容。指事物極複雜微妙,無法描述。

莫明其妙 説不出其中的奧妙。指事情很奇怪,説不出道理來。

莫名其妙 説不出其中的奧妙。指事情很奇怪,説不出道理來。

莫逆之交 莫逆:沒有牴觸,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誼。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莫為已甚 不做得太過分。多指對人的責備或責罰適可而止。

麥穗兩歧 一根麥長兩個穗。比喻年成好,糧食豐收。

麥飯豆羹 羹:湯。指粗劣食品。

用來比喻生活水平低下。 麥丘之祝 指直言之諫。

麥穗兩岐 ①一麥兩穗。舊時以為祥瑞,以兆豐年。

亦用以稱頌吏治成績卓著。②比喻相像的兩樣事物。

麥秀兩岐 岐,同“歧”。一株麥子長出兩個穗子。

為豐收之兆,多用來稱頌吏治成績卓著。同“麥秀兩歧”。

麥秀兩歧 ①一株麥子長出兩個穗子。為豐收之兆,多用來稱頌吏治成績卓著。

②唐教坊曲名。 麥秀黍離 哀傷亡國之辭。

還有很多。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成語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成語1

【成語】: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

【拼音】:dēnggāobì zì bēi,xíngyuǎnbìzì ěr

【簡拼】:dgbzbxybze

【解釋】:卑:低;邇:近。登高山須從低處開始,走遠路要從近處開始。比喻做事要紮紮實實,循序漸進。

【出處】:西漢·戴聖《禮記?中庸》:“君子之道,闢如行遠必自邇,闢如登高必自卑。”

【示例】:這也是‘~’的意思。 蘇雪林《玉溪詩迷·引論》

【近義詞】:陟遐自邇

【語法】:作賓語、定語、分句;用於書面語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 成語接龍

【順接】:邇安遠懷 邇安遠至

【順接】:不可鄉邇 不可向邇 名聞遐邇 人遐室邇 柔遠懷邇 柔遠能邇 柔遠鎮邇 身遙心邇

【逆接】:比歲不登 比年不登 從善如登 反行兩登 高不可登 紅不稜登 花不稜登 捷足先登

【逆接】:登台拜將 登壇拜將 登堂入室 登山臨水 登山小魯 登山泛水 登山涉水 登山驀嶺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成語2

【成語】: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

【拼音】:xíngyuǎnbìzìěr,dēnggāobìzìbēi

【簡拼】:xybzedgbzb

【解釋】:自;從;邇:近;卑:低下。走遠路必須要從近處開始,登高必須從低處開始。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出處】:西漢·戴聖《禮記?中庸》:“君子之道,闢如行遠必自邇,闢如登高必自卑。”

【近義詞】:行遠升高

【語法】:作賓語、定語;用於勸誡人

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 成語接龍

【順接】:卑不足道 卑以自牧 卑宮菲食 卑己自牧 卑禮厚幣 卑論儕俗 卑諏失色 卑諂足恭

【順接】:不亢不卑 不抗不卑 辭尊居卑 登高自卑 降尊臨卑 男尊女卑 前倨後卑 屈尊就卑

【逆接】:按轡徐行 霸道橫行 敗德辱行 半路修行 苞苴公行 倍日並行 倍道兼行 倍道而行

【逆接】:行不從徑 行不副言 行不及言 行不履危 行不由徑 行不由路 行不知往 行不勝衣

心有慼慼,不知所往的意思

“心有慼慼,不知所往”的意思是指心有所動,然而心中卻又充滿憂傷。這句話出自於戰國孟子的《孟子·梁惠王上》王説曰:“《詩》雲: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慼慼焉。此心之所以合於王者何也?”

《孟子·梁惠王上》這篇文章記孟子游説宣王行仁政。説明人皆有不忍之心,為國君者,只要能發揚心中這種善端,推己及人,恩及百姓,就不難保民而王。文章通過孟子與齊宣王的對話,表現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張,也表現了孟子善辯的性格和高超的論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