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主導的戰役是哪一個

周瑜主導的戰役是赤壁之戰。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此戰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這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

周瑜主導的戰役是哪一個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人,東漢末年軍事家、謀略家、東吳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其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實奇才也”,其文武兼備,有雄才大略,是東吳勢力取得軍事成功和割據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

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赤壁之戰的立頭功的是周瑜還是諸葛亮呢?

當然是周瑜了。

第一,孫劉聯軍,主力是周瑜的率領的三萬水軍。

赤壁之戰時,劉備有兵兩萬餘人。其中,關羽水軍精甲一萬餘人。這是劉備的主力。另有劉琦江夏軍一萬人。顯然,靠這點人想打敗曹操是不可能的。

周瑜帶了三萬東吳水軍來了。這才是赤壁之戰擊敗曹操的主力。

第二,赤壁之戰,主要是周瑜指揮的。

三國志周瑜傳記載:

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併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七年級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備與瑜等復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徑自北歸。

這一段,把赤壁之戰的經過寫的極為詳實!

劉備與周瑜一起攻擊長江南岸的曹操,曹軍敗退,退到長江以北。

這個時候曹軍的主力還在。勝負難料。於是黃蓋獻計,假裝投降,火燒赤壁,把曹操的水軍戰船和岸上的營寨燒得乾乾淨淨。孫劉聯軍大獲全勝。火燒赤壁,主意是黃蓋出的。那當然全是周瑜的功勞了。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東吳大將周瑜的代表性戰役之一。其整個過程都是由周瑜一手主導的。和諸葛亮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我們所熟知的“草船借箭”“孔明借東風”這些事情都是小說《三國演義》中杜撰的橋段。歷史上並沒有發生過這些事情。諸葛亮有沒有參與到赤壁之戰呢?事實上是有的。但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的作用就是打醬油以及搶奪周瑜的勝利果實罷了。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是誰指揮的

周瑜。

赤壁之戰,東吳是主體,劉備不過是盟軍罷了。實際上,周瑜是三軍統帥,諸葛亮連參謀長這樣一個角色也不是。但經小說家鋪陳演義之後,主次位置竟顛倒調換過來。

諸葛亮成了運籌帷幄,指揮若定,高瞻遠矚,英明正確的統帥,借箭借風,料事如神,這當然是後人的發揮創造了。其實在《三國演義》裡描寫的正面戰場上,並無蜀軍一兵一卒,當時孔明先生,充其量也就是一名軍事觀察員,或聯絡參謀而已。

擴充套件資料:

赤壁之戰的失敗原因:

公元208年,取得荊州的曹操,大軍壓江,志在必得,根本未把對手周瑜看在眼裡,但想不到這位官渡大捷的英雄,卻在赤壁碰壁。大人物常常瞧不上小人物,但偏偏栽倒在小人物手裡,是使歷史上許多蓋世英雄為之蒙羞的故事。

這場戰爭的失敗,敗在曹操的勝利衝昏頭腦上,一個太驕傲的人,便忘乎所以;而忘乎所以,也就失去了對於事物的清醒認識。天平一傾斜,便只看到於自己有利的方面,自然也就只能作出錯誤的判斷,招致失敗的結局。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歷史上的糊塗賬:周瑜才是赤壁之戰統帥

周瑜指揮的著名戰役在身時期

赤壁之戰

戰爭日期 208年七月 - 208年十一月

地點 烏林(今湖北蒲圻西北)

結果 孫權,劉備盟軍勝利

作戰各方

曹操 劉備,孫權

指揮官

曹操 周瑜、程普、劉備

兵力

約160,000 約50,000

傷亡

不詳 不詳

赤壁之戰

長阪之戰–烏林之戰–江陵之戰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公元208年(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水陸大軍,號稱百萬,發起荊州戰役,然後討伐孫權。孫權和劉備組成聯軍,由周瑜指揮,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破曹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赤壁之戰是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也是孫、曹、劉各家都派出主力參加的唯一的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