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話劇作品有什麼

郭沫若的話劇作品有什麼的答案是:郭沫若的話劇作品有《屈原》、《武則天》、《南冠草》、《孔雀膽》、《棠棣之花》。話劇《屈原》取材於1942年戰國時期楚國的歷史,寫偉大詩人、政治家屈原的政治挫折和個人遭際。郭沫若首次將其形象塑造於舞台之上。

郭沫若的話劇作品有什麼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開貞,字鼎堂,號尚武,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之一、中國歷史劇的開創者之一、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社會活動家,甲骨學四堂之一,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郭沫若的話劇作品有《屈原》、《武則天》、《南冠草》、《孔雀膽》、《棠棣之花》。

話劇《屈原》取材於1942年戰國時期楚國的歷史,寫偉大詩人、政治家屈原的政治挫折和個人遭際。郭沫若首次將其形象塑造於舞台之上,他以神來之筆,在從清晨到午夜這段非常有限的舞台時空裏,概括了這位詩人一生的悲劇。劇一開始,即寫屈原以橘喻志,教育學生保持高潔的靈魂。

《武則天》劇本以調露元年至光宅元年間裴炎、駱賓王串通徐敬業謀反事件為中心,通過武則天在處理朝政中各種表現,反映了當時統治階級內部進步勢力與反動勢力之間的尖鋭複雜的政治鬥爭。

郭沫若是中國歷史話劇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畢生為探索中國歷史話劇嘔心瀝血。他一生的劇作,基本上都是歷史劇,並以新穎的創作方法探索中國歷史劇的藝術形式,從幼稚到成熟,從低谷到高峯。從打地基到不斷地壘高突破,創造出了中國現代歷史話劇的風範。他從1920年起至1960年的四十年間,以曠代罕見的才華和火樣的激情,在史劇創作上縱橫馳騁,取得了累累碩果,共創作劇本18部,其中史劇為17部,現代劇1部(《甘願做炮灰》)。他的劇作具有高度的創造性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在廣大民眾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為史劇創作開闢了廣闊的天地,是用白話寫史劇的奠基人。他的劇作經驗,對以後乃至今天曆史題材影視作品的創作同樣產生着巨大的影響。

他的歷史劇創作活動,大體集中在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1919—1925)即早期歷史劇創作階段,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高潮中,郭沫若先後寫成《黎明》(表演詩)、《棠棣之花》(詩劇)、《湘累》(詩劇)、《孤竹君之二子》(歷史劇)、《卓文君》(歷史劇)、《王昭君》(歷史劇)、《聶荌》(歷史劇)等,完成了從詩劇到歷史劇的過渡。第二個時期(1941—1943)即歷史劇成熟階段,共寫成六部歷史劇:《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和《南冠草》,並廣泛演出,引起強烈反響。第三個時期(1958—196)即轉變手法從悲劇到喜劇階段,先後創作了《蔡文姬》和《武則天》兩部歷史劇,對歷史人物進行了重新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