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是什麼意思?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是什麼意思?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的意思:

廬山美麗神祕的煙雨和錢塘江宏偉壯觀的潮汐,很值得去觀賞一番。無緣去觀賞廬山的煙雨和錢塘江的潮汐,是會遺憾終身的。浙江潮:指錢塘江潮汐。恨:遺憾。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的出處:

北宋·蘇軾《觀潮》。

原文: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譯文:

廬山美麗神祕的煙雨和錢塘江宏偉壯觀的潮汐,很值得去觀賞一番。無緣去觀賞廬山的煙雨和錢塘江的潮汐,是會遺憾終身的。

我終於親臨廬山、浙江,看到了濛濛煙雨、澎湃潮水,卻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只覺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觀潮》的創作背景:

這是蘇軾在臨終之時給小兒子蘇過手書的一道偈子。蘇結束了長期流放的生活,從一個躊躇滿志、一心從政報國的慷慨之士,慢慢變成一個從容面對、參透生活禪機的風燭老人。聽説小兒子將去就任中山府通判,便寫下了此詩。

《觀潮》的主旨賞析:

從詩的命意看,可以看出詩人對廬山的風景和錢塘江潮慕名已久,常縈於夢寐。似乎如果不能身歷廬山之境,一賞煙雨迷濠之奇;如果不能目睹錢塘江潮,一看它萬馬奔騰,勢撼山嶽之壯,真是辜負此生,千般遺憾,難以消解。

可是後來攀登廬山,出任杭州刺史,飽覽了廬山的煙雨,欣賞了一年一度的錢塘江潮,反倒覺得客觀的景物變得平淡無奇了。煙雨的聚散飄忽,江潮的自來自去,似乎可以忘記了,煙雨、江潮也似有還無了。

蘇軾借《觀潮》為題,表達了詩人一種由妄念躁動之中恍然超越、豁然達觀的思想,有佛家的禪宗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