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君有見於斯翻譯

章君對這方面有自己的想法。這篇文出自宋濂《龍淵義塾記》,講述了章君修建義塾的過程,聘請作風正派的老師、資助家境貧寒的學生、等表現了章君品行端正、樂善好義、志向遠大,功勛廣大,要繼承先輩的美好品德,不要為了掙錢讓自己變成自私的人,不要拿別人跟自己做對比。

章君有見於斯翻譯

作者簡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漢族,浦江(今浙江義烏)人,元末明初文學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

宋濂自幼家境貧寒,但聰敏好學,曾受業於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溍等。他一生刻苦學習,“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順帝曾召他為翰林院編修,他以奉養父母為由,辭不應召,修道著書。

作品

紀傳如《秦士錄》、《王冕傳》、《李疑傳》,均能抓住細節,突出性格,渲染無多,感染卻深;寫景如《桃花澗修契詩序》、《環翠亭記》,簡潔清秀,邁似歐陽修。著作計有《孝經新説》、《周禮集説》、《龍門子》又名《諸子辯》、《潛溪集》、《蘿山集》、《浦陽人物記》、《翰苑集》、《芝園集》等。後合刻為《宋學士全集》七十五卷。



〈明〉宋濂《題龍淵義塾記》的翻譯

龍淵義塾記·(明)宋濂

至正十三年九月某甲子[1],括蒼章君溢[2],新建龍淵義塾成。

龍淵即龍泉,避唐諱更以今名[3]。相傳其地即歐冶子鑄劍處[4],至今有水號劍溪焉。山深而川阻,與通都大邑相去遠或二三百里[5],雖至近亦且半之,鄉閭之子弟無所於學。章君之先世嘗以為病,謀創桂山、仙巖兩書院,以無恆產[6],未幾而而皆廢。章君深憂之,與諸子計曰:“無田是無塾也,其奚可哉[7]?”

遂樽節凡費[8],而用其餘斥田至一百五十畝[9]。其妻黨陳京兄弟聞之[10],以曾大父適齋先生所遺二百三十畝有畸來為之助[11]。章君曰:“吾事濟矣!”乃卜地官山之陰[12],創燕居以奉先聖[13],而先師為之配[14],春與秋行舍菜之禮[15]。

旁列四齋:曰遜敏,曰知通,曰敬樂,曰博約,以居弟子員。後敞正義堂,月旦[16]、十五日鳴鼓,集多士,以申飭五倫之教[17]。前建大門,榜之曰“龍淵義塾”,劈其修途,以達於東西。灌木嘉篁,前後蔽蔭,蓋鬱然雲[18]。

歲聘行經修明之士以為講師[19],諸生業進者,月有賞;才穎家單不能裹糧者[20],資之使成;其不帥教者[21],罰及之。田賦之出入,主塾事者司焉[22]。日用有籍[23],月考朒贏[24],歲二會其數[25],有餘則他貯,益斥田以廣其業。石華、象溪二所復設別塾,以教陳氏族子之幼者,俟其長[26],乃赴龍淵受業。此其大凡也[27]。

江浙行省參知政事石抹公聞而嘉之[28],檄本郡免其科繇[29],俾無有所與[30]、章君既列條教[31],序而刻諸石[32],復懼來者不能保其終也,伻來[33],請濂記之。

惟古者之建學也,雖其為制有小大之殊[34],而所以導民衷、扶世防者則一也[35]。龍泉舊為浙水東文獻之邦,水心葉氏正則[36]、西山真氏希元[37],後先以學鳴,聲感氣求[38],籟鳴機動[39],掇巍科而典雄藩者聲華相望[40],一時文物,固嘗盛矣。距今未及百年,而繼之者鮮也,豈俗尚不同,遽有古今之異哉?亦系乎學之興衰為何如爾?

章君有見於斯,不效於時俗封殖吝固以為肥家之計[41],乃闢塾聘師,以克紹先世之徽猷[42],其立志甚弘,而為功甚溥[43]。陳京兄弟樂善好義,以助其成,自非適齋涵濡之澤[44],亦豈能至於是哉?

章君子之若孫,當夙夜以繼志為事[45],毋豐己以自私,毋蠹櫱其間以啟爭端[46],毋狎非類而斁厥彝訓[47],毋植朋黨而互相低昂,庶幾不負章君之意。脱有違於是[49],陳氏之中有端亮者宜匡正之[50]。陳氏或不我屑也[51],則鄉尹裏師豈無勇於為義者[52]。鹹得糾之。鄉尹裏師又不我屑也,則縣大夫之賢者[53],宜撫樹而振發之。是則章君之塾可相傳於無窮。雖然,無以遠慮為也,夫具人之形體者,孰無人心哉!苟讀濂文,宜戰兢保守之,弗暇矧敢壞[54]。因書之以為記。

註釋:

[1]至正十三年:1353年。某甲子:某日。

[2]括蒼:今浙江省麗水市。

[3]避唐諱:避唐太祖李淵諱。

[4]歐冶子:亦稱歐冶,春秋時鑄工,應越王聘,鑄湛廬、巨闕、勝邪、魚陽、純鈎(一作“純鈞”)五劍,又與干將為楚王鑄龍淵、泰阿、工布(一作“工市”)三劍。事見《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越絕書·記寶劍》。福建閩侯市冶山麓,舊有歐冶池,相傳亦為其鑄劍處。

[5]通都大邑:大城市。

[6]恆產:指土地、田園、房屋等不動產。

[7]奚可:怎麼可以。

[8]樽節:節省。凡費:常日的花銷。

[9]斥田:開拓(擴大)田地,買田地。

[10]妻黨:妻子家的人。

[11]曾大父:曾祖父。畸:畸零。畸,通“奇”。有畸:有餘。意指二百三十畝土地之外還有零頭。

[12]卜地:擇地。

[13]燕居:本為退朝而處,宋居。《·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此處為堂名“燕居”。奉先聖:供奉先聖孔子。

[14]先師之為配:先師顏回享受配祀。《禮記·文王世子》:“凡始立學,必釋奠於先聖先師。”漢以後,儒家思想為正統,歷代都廟祀孔子。三國魏正始(齊王曹芳年號,公元240—248年)以後,規定入學行祭禮,以孔子為先聖,配顏回為先師。唐初改周公為先聖,孔子配,但很快又改了過來。

[15]舍菜之禮:舍,讀shì,舍菜,本作“舍採”,採,讀cài。古者入學,執菜以為贄(見面禮),一説持菜祀先師。《周禮·春官·大胥》:“春入學,舍採,合舞。”注:“鄭(玄)謂舍即釋也,採讀為菜,始入學必釋菜,禮先師也。”

[16]月旦:月初。

[17]申飭:告誡、約束。五倫:封建禮教稱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間的五種關係為“五倫”。

[18]鬱然:茂盛的樣子。

[19]歲聘:每年聘請。

[20]家單:家庭力量單薄,家貧。裹糧:裝糧。此處指交糧。

[21]帥:遵循。

[22]司:掌管。

[23]籍:帳簿。

[24]朒(nǜ)贏:虧盈。朒,不足。贏,盈利。

[25]歲二會其數:每年兩次會計(收入和支出)數字。

[26]俟:等待。

[27]大凡:大略,指基本情況。

[28]江浙行省:元代在江浙設行中書省。參知政事:元代行省亦設丞相、平章、參知政事等官員,以總攬該行省的政務。參知政事為行省行政副長官。

[29]科繇(yáo):法律規定的徭役。繇,通“徭”,徭役。

[30]俾(bì):使。與:給予。

[31]條教:條文教令。

[32]序:按次第排列。諸:之子。

[33]伻(bēng):使者。《尚書·洛誥》:“伻來,以圖及獻卜。”

[34]殊:差別。

[35]衷:正派。世防:世所防者,猶“世風”。一:一致。

[36]水心葉氏正剛:葉適(1150—1223),字正剛,世稱“水心先生”。温州永嘉人。有《水心先生文集》,《習學記言》等。

[37]西山真氏希元:真德秀(1178—1235),字景元、希元,號西山。建州浦城(今福建省浦城縣)人。南宋寧宗慶元年間進士,開禧初年中博學宏詞科。使金歸後,上言強兵足食以資進取。理宗立,擢禮部侍郎,奏民:“三綱五常,扶持宇宙之棟幹,奠安生民之柱石”(《宋史》)。後任參知政事。著有《大學衍義》、《真文忠公集》。

[38]聲感氣求:《易·乾卦》:“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成績單從龍,風從虎。”意思是同類相感應。此指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呼應。

[39]籟鳴機動:即機動籟鳴。機,關鍵。籟,管樂器中空的發聲部分。關鍵動,樂器即發聲。此亦互相呼應之義。

[40]掇巍科:登高科。古代科舉考試考中稱“登科”。典雄藩:掌管強大的藩鎮。

[41]封殖:即“封植”,聚集財物。

[42]克紹:能夠繼承。徽猷:高明的規劃。

[43]溥:廣大。

[44]涵濡:滋潤。澤:恩澤。

[45]夙夜:白天晚上。

[46]蠹(dù):蛀蟲。櫱:枝叉。蠹、櫱皆作動詞,即作蛀蟲、生枝叉。

[47]狎:親近。斁(dù):敗壞。厥:其,他的。彝訓:日常的訓誡。《書·酒誥》:“聰聽祖考之彝訓。”

[48]互相低昂:互見高低上下。低昂,即“低卬”,高低起伏。

[49]脱:假使。

[50]端亮:正直。

[51]不我屑:即“不屑我”,為“我不屑”的倒文。

[52]鄉尹:即裏尹、里正。地方下層小吏。裏師:即鄉師。周代有鄉師,《周禮·地官·鄉師》:“鄉師之職,掌其所治鄉之教而聽其治。”

[53]縣大夫:縣裏的官員。

[54]矧(shěn):況,且。敢:怎麼敢、不敢。

大學聯考文言文專題訓練

2010年大學聯考文言文專題訓練(二)

十一、文言文閲讀,完成1-4題。

嵇紹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歲而孤,事母孝謹。以父得罪,靖居私門。山濤領選,啟武帝曰:“《康誥》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紹賢侔谷缺,宜加旌命,請為祕書郎。”帝謂濤曰:“如卿所言,乃堪為丞,何但郎也。”乃發詔徵之,起家為祕書丞。紹入洛,累遷汝陰太守。尚書左僕射裴顏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為吏部尚書,可使天下無復遺才矣。”沛國戴晞少有才智,時人許以遠致,紹以為必不成器。晞後為司州主簿,以無行被斥,州黨稱紹有知人之明。元康初,為給事黃門侍郎。時侍中賈謐以外戚之寵,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託焉。謐求交於紹,紹拒而不答。及謐誅,紹時在省,以不阿經兇族,封弋陽子,遷散騎常侍。太尉、廣陵公陳準薨,太常奏諡,紹駁曰:“諡號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自頃禮宮協情,諡不依本。準諡為過。且諡曰繆。”事下太常。時雖不從,進行憚焉。齊王冏既輔政,大興第舍,驕奢滋甚,紹以書諫曰:“夏禹以卑室稱美,唐虞以茅茨顯德,宜省起造之煩,深思謙損之理。”冏雖遂順以報之,而卒不能用,紹嘗詣冏諮事,遇冏宴會,召董艾等共論時政。艾言於冏曰:“嵇侍中善千絲竹,公可令操之。”左右進琴,紹推不受。冏曰:“今日為歡,卿何吝此邪?”紹對曰:“公匡復社稷,當軌物作則,垂之於後。紹雖虛鄙,忝備常伯,腰紱冠冕,鳴玉殿省,豈可操執絲竹,以為伶人之事!”若釋公服從私宴,所不敢辭也。冏大慚。艾等不自得而退。尋而朝廷復有北征之役,徵紹。紹以天子蒙塵,承詔馳詣行在所[注]。值王師敗績於蕩陰,百官及侍衞莫不潰散,唯紹儼然端冕,以身捍衞,交兵御,飛箭雨集,紹遂被害於帝側,血濺御服,天子深哀歎之。及事實,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節選自《晉書?嵇紹傳》)

[注]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山濤領選,啟武帝 啟:稟告。

B.如卿所言,乃堪為丞 堪:能夠。

C.尚書左僕射裴頒亦深器之 器:看重。

D.時人許以遠致 許:答應。

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説明嵇紹敢於直言諫勸的一組是(3分)

①時人許以致遠,紹以為必不成器

②以不阿比兇族,封弋陽子

③自頃禮官協情,諡不依本

④宜省起造之煩,深思謙損之理

⑤當軌物作則,垂之於後

⑥若釋公服從私宴,的不敢辭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更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嵇紹是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歲而孤,與母親居住在家。山海選拔官員時間武帝説到嵇紹的才能,嵇紹被任為祕書丞,升遷至汝陰太守,並表現出他的知人之前。

B.侍中賈謐以外戚而受寵信,居於高位,眾人趨附。賈謐想與嵇紹交往。嵇紹拒而不答。廣陵公陳準死後,太常上奏諡號,嵇紹反駁説,諡號不合實情,應予改諡。

C.齊王冏輔政,大興土木,以廣宅第,嵇紹不以為然,冏雖心中不悦,但也只能停息其事。齊王冏宴會時又要嵇紹操琴為歡,嵇紹卻據理拒絕,使齊王冏大感羞慚。

D.朝廷北征時大敗於蕩陰,百官及侍衞全都潰散,只有嵇紹奮命捍衞,最終被害於皇帝之側。事件平定後,有人慾為皇帝洗衣,皇帝説,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 諡號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

(2) 尋而朝廷復有北征之役,徵紹。紹以天子蒙塵,承諾馳詣行在所。

十二、閲讀文言文,完成1-4題

龍淵義塾記

[明]宋 濂

龍淵即龍泉,避詔諱更以今名。相傳其地即歐冶子鑄劍處,至今有水號劍溪焉。山深而川阻,與通都大邑相去遠,或二三百里,雖至近亦且半之,鄉閭之子弟無所於學。章君之先世嘗以為病,謀創桂山、仙巖兩書院,以無恆產,未幾而皆廢。章君深憂之,與諸子計曰:“無田是無塾也,其奚可哉?”遂節凡費,而用其餘斥田至一百五十畝。其妻黨陳京兄弟聞之,以曾大父適齋先生所遺二百三一畝有奇來為之助。章君曰:“吾事濟矣!”乃卜地官山之陰,創燕居以奉先聖,而先師為之配,春與秋行舍菜之禮。後敝正義堂,月旦、十五日鳴鼓,集多士,以申飭五倫之教。前建大門,榜之曰“龍淵義塾”,甓其修途,以達於東西。灌木嘉篁,前後蔽蔭,蓋都然雲。

歲聘經行修明之士以為講師。諸生業進者,月有賞;才穎家單不能裹糧者,資之使成;其不帥教者,罰及之。田賦之出入,主塾事者司焉。日用有籍,月考盈虧,歲二會其數,有餘則他貯,益斥田以廣其業。石華、象溪二所復設別塾,以教陳氏族子之幼者,俟其長,乃赴龍淵受業。此其大凡也。

江浙行省參知政事石抹公聞而嘉之,檄本郡免其科徭,俾無有所與。章君既列條教,序而刻諸石,復懼來者不能保其終也,使者來,請濂記之。

惟古者之建學也,雖其為制有小大之殊,而所以導民衷、扶世防者則一也。章君有見於斯,不效於時俗封殖吝圍固以為肥家之計,乃闢塾聘師,以克紹先世之徽猷,其立志甚弘,而為功甚溥。陳京兄弟樂善好義,以助其成,自非適齋涵濡之澤,亦豈能至於是哉?章君之子若孫,當夙夜以繼志為事,毋豐已以自私,毋蠹櫱其間以啟爭端,毋植朋黨而互相低昂,庶幾不負章君之意。果如是,章君之塾可相傳於無窮。(選自《文憲集》)

1.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乃卜地官山之陰卜地:選擇地點

B.俟其長,乃赴龍淵受業受業:傳授學業

C.俾無有所與俾:使

D.毋植朋黨而互相低昂植:培植

2.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是表述章君辦學之義舉的一組是

①謀創桂山、仙巖兩書院②無田是無塾也,其奚可哉

③遂節凡費,而用其餘斥田至一百五十畝④才穎家單不能裹糧者,資之使成

⑤有餘則他貯,益斥田以廣其業⑥乃闢塾聘師,以克紹先世之徽猷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⑤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章君秉承先輩遺志,設法籌資,在陳京兄弟的幫助下創辦了龍淵義塾。

B.章君訂立了義塾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並有專人負責財務,一年結算兩次。

C.章君擔心來義塾讀書的人不能堅持到底,因此派使者請宋濂作這篇記。

D.章君的辦學舉動得到了官府的支持,本文作者也希望義塾能一直辦下去。

4.把第三大題文言文閲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與通都大邑相去遠,或二三百里,雖至近亦且半之。(3分)

(2)石華、象溪所復設別塾,以教陳氏族子之幼者。(3分)

(3)章君之子若孫,當夙夜以繼志為事,毋豐己以自私。(4)

十三、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歐陽)公諱潁,字孝叔。成平三年,舉進士中第,初任峽州軍事判官,有能名,即州拜祕書省著作佐郎、知建寧縣。未半歲,峽路轉運使薛顏巡部至萬州,逐其守之不治者,以謂繼不治非尤善治者不能,因奏自建寧縣往代之。以治聞。由萬州相次九顱州而治之。一再至日鄂州。二辭不行: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最後嘉州,以老告,不行。實治七州,州大者繁廣,小者俗惡而奸,皆世指為難治者。其尤甚日歙州,民習律令,性喜訟,家家自為簿書,凡聞人之陰私毫髮、坐起語言,日時皆記之,有訟則取以證。其視入狴①牢就桎梏,猶冠帶偃簀②,恬如也。盜有殺其民董氏於市,三年捕不獲,府君至,則得之以抵法。又富家有盜夜入啟其藏者,有司百計捕之甚急,且又大購之,皆不獲,有司苦之。公日勿捕與購,獨召富家二子,械付獄,鞫③之。州之吏民皆日“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諫。公堅不回,鞫愈急,二子服。然吏民猶疑其不勝而自誣,及取其所盜某物於萊所,皆是,然後歡日:“公,神明也。”其治尤難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公剛果有氣,外嚴內明,不可犯,以是施於政,亦以是持其身。初,皇考侍郎為許田令,時丁晉公尚少,客其縣。皇考識之,曰貴人也,使與之遊,待之極厚。及公佐峽州,晉公薦之,遂拜著作。其後,晉公居大位,用事,天下之士往往因而登榮顯,而公屏不與之接。故其仕也,自著作佐郎、祕書丞、太常博士、尚書屯田、都官、職方三員外郎、郎中,皆以歲月考課,次第升,知萬、峽、鄂、歙、彭、嶽、閬、饒、嘉州,皆所當得。及晉公敗,士多不免,惟公不及。

明道二年,以老乞分司,有田荊南,遞歸焉。以景祜元年正月二十六日終於家,年七十有三。

(選自《歐陽修全集》,中華書局2001年版。有刪節)

【注】①狴(bì):監獄。②簧(zé):竹蓆。③鞫(jū):審訊。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皆世指為難治者 指:指稱,稱

B.州之吏民皆日“是素良子也” 素:一向,平素

C.公堅不回回:返回

D.亦以是持其身持:約束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因奏自建寧縣往代之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

B.①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

②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C.①又富家有盜夜入啟其藏者

②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

D.①使與之遊,待之極厚

②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薛顏之所以推薦歐陽潁自建寧縣往萬州代職,是因為他認為萬州難治理,需任用非常善於治理的人的緣故。

B.歙州民風不正,人們好打官司,不畏牢獄。入獄之時,尚穿戴整齊,且自帶涼蓆,以便在牢中過得安然舒適。

C.歐陽潁認為富家失盜是富家二子所為,將其抓獲,嚴加審問,二子供認不諱,後又起獲了贓物,百姓歎服。

D.歐陽潁初任峽州軍事判官,有才幹,經丁晉公推薦拜著作佐郎,其後多次任知州之職,景祜元年在家去世。

4.把文言文閲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每小題3分)

(1)且又大購之,皆不獲,有司苦之。

譯文:

(2)然吏民猶疑其不勝而自誣。

譯文:

(3)其治尤難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譯文:

5.文中説“及晉公敗,士多不免,惟公不及”,請根據文章,説明“惟公不及”的原因。(3分)

答:

參考答案

十一、

1 (3分)D2 (3分)D3(3分)C

4(10分)

(1)(4分)諡號是用來流傳後世永不磨滅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號,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號。

譯出大意給2分:“所以”、“大名”兩外,每譯對一外給1分。

(2)(6分)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舉,徵召嵇紹。嵇紹因為天子流亡在外,受詔令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

譯出大意給3分:“尋而”、“蒙塵”、“承詔”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十二、

1、B 2、D3、C

4.(10分)

⑴與交通便利的大城市相距甚遠,有的達到二三百里,即使是最近的,也有將近一半的路程。(3分)

⑵在石華、象溪兩地再設立別的私塾,用來教育陳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3分)

⑶章君的子孫們應當時時刻刻把繼承(章君的)志向(辦好義塾)作為自己的事業,不要只使自己富足而自私自利。(4分

十三、

1.C 2.C 3.B

4.(1)並且又大力懸賞(緝捕)盜賊,都不能捕獲,主管官吏對這件事情感到苦惱。

(2)然而官吏百姓還是懷疑他們(是因為)經受不住(審訊之苦)而自己承認強加給他們的罪名。

(3)他治理最難治理的地方(都能)像這樣,那些容易的(就)可以知道了。

5.①歐陽潁品行端正,持身謹嚴。②丁晉公居高位時,歐陽穎有意同他保質了距離。③歐陽穎升遷主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政績,而不是丁晉公的提攜。

這三篇文言文練習是我從中學語文作者圈中複製過來的。你看看,好的話。我再發過來。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龍淵義塾記 (明)宋濂 龍淵即龍泉,避唐諱更以今名。相傳

1.B

2.D

3.C

4.(1)與交通便利的大城市相距甚遠,有的達到二三百里,即使是最近的,也有將近一半的路程。

(2)在石華、象溪兩地再設立別的私塾,用來教育陳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

(3)章君的子孫們應當時時刻刻把繼承(章君的)志向(辦好義塾)作為自己的事業,不要只使自己富足而自私自利。

大學語文文言文專題訓練

1.

皇帝任命龔遂為渤海太守.當時龔遂已七十多歲,皇帝召見時,見他身材矮小,宣帝見到後,認為龔遂並非像人們説的那樣,不免對他有輕視之感.宣帝問龔遂:“渤海郡一片荒亂,我十分擔憂,你準備用什麼方法平息那裏的盜賊,而使我不再憂慮呢?”龔遂回答:“渤海郡地處偏遠,沒有沾沐聖上的恩惠教化,那裏的百姓為飢寒所迫,地方官不知加以救濟,致使陛下的子民偷盜陛下的兵器,在池塘岸邊需弄耍弄罷了.您打算讓我去剿滅他們,還是去安撫他們?”宣帝聽了龔遂的回答很高興,説:“選賢良之臣前去,本來就是想對他們進行安撫.”龔遂又説:“我聽説治理不守秩序的百姓,如同理順亂繩一樣,不能着急,只能慢慢來,才會達到目的.我希望到任後,丞相御史們對我的工作暫時不要按常規加以限制,一切事要允許我見機行事.”宣帝答應了這一要求,並特別賜給龔遂黃金,還為他增派了驛車.龔遂進入渤海郡的地界後,郡府的官吏們聽説新上任的太守已到任了,便派兵迎接,而龔遂讓他們都回去,並命令所屬的縣把專管追捕盜賊的官吏都撤除.那些手拿農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對他們問罪,攜帶兵器的人,才屬於盜賊.接着龔遂獨自一人乘車來到郡府,很快郡中就安定了下來,盜賊也停止了活動.渤海郡中還有一些結夥搶劫的人,聽到龔遂的教令後,便自動解散,放下了手裏的兵器而拿起了鋤頭和鐮刀.這樣偷盜搶劫之事便都平息了,老百姓開始安居樂業.龔遂於是打開糧倉,把糧食借給貧民,還選任了一些好官吏對百姓實施安撫管理.龔遂發現齊地的民俗好追求奢侈的生活,喜歡從事工商之類的末技,不重視耕種田地.於是他便以身作則,追求儉僕的生活,鼓勵老百姓務農,命令每人都種一棵榆樹、一百棵薤、五十棵葱、一畦韭菜,每家養兩頭母豬、五隻雞.老百姓有持刀帶劍的,龔遂就讓他們賣掉,購買耕牛,並説:“為什麼不帶牛佩犢呢!”於是春夏之季老百姓都要下地勞作,秋冬之季檢查督促老百性收穫,鼓勵人們多積蓄農副產品.(龔遂)還巡視勸勉百姓努力耕作,(自此)渤海郡內,家家有積蓄,官民都富裕起來.老百姓也就不再打官司了.。

2. 大學聯考文言文專題訓練

2010年大學聯考文言文專題訓練(二)十一、文言文閲讀,完成1-4題。

嵇紹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歲而孤,事母孝謹。

以父得罪,靖居私門。山濤領選,啟武帝曰:“《康誥》有言‘父子罪不相及。

’嵇紹賢侔谷缺,宜加旌命,請為祕書郎。”帝謂濤曰:“如卿所言,乃堪為丞,何但郎也。”

乃發詔徵之,起家為祕書丞。紹入洛,累遷汝陰太守。

尚書左僕射裴顏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為吏部尚書,可使天下無復遺才矣。”沛國戴晞少有才智,時人許以遠致,紹以為必不成器。

晞後為司州主簿,以無行被斥,州黨稱紹有知人之明。元康初,為給事黃門侍郎。

時侍中賈謐以外戚之寵,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託焉。謐求交於紹,紹拒而不答。

及謐誅,紹時在省,以不阿經兇族,封弋陽子,遷散騎常侍。太尉、廣陵公陳準薨,太常奏諡,紹駁曰:“諡號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

自頃禮宮協情,諡不依本。準諡為過。

且諡曰繆。”事下太常。

時雖不從,進行憚焉。齊王冏既輔政,大興第舍,驕奢滋甚,紹以書諫曰:“夏禹以卑室稱美,唐虞以茅茨顯德,宜省起造之煩,深思謙損之理。”

冏雖遂順以報之,而卒不能用,紹嘗詣冏諮事,遇冏宴會,召董艾等共論時政。艾言於冏曰:“嵇侍中善千絲竹,公可令操之。”

左右進琴,紹推不受。冏曰:“今日為歡,卿何吝此邪?”紹對曰:“公匡復社稷,當軌物作則,垂之於後。

紹雖虛鄙,忝備常伯,腰紱冠冕,鳴玉殿省,豈可操執絲竹,以為伶人之事!”若釋公服從私宴,所不敢辭也。冏大慚。

艾等不自得而退。尋而朝廷復有北征之役,徵紹。

紹以天子蒙塵,承詔馳詣行在所[注]。值王師敗績於蕩陰,百官及侍衞莫不潰散,唯紹儼然端冕,以身捍衞,交兵御,飛箭雨集,紹遂被害於帝側,血濺御服,天子深哀歎之。

及事實,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節選自《晉書?嵇紹傳》)[注]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山濤領選,啟武帝 啟:稟告。B.如卿所言,乃堪為丞 堪:能夠。

C.尚書左僕射裴頒亦深器之 器:看重。D.時人許以遠致 許:答應。

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説明嵇紹敢於直言諫勸的一組是(3分)①時人許以致遠,紹以為必不成器②以不阿比兇族,封弋陽子③自頃禮官協情,諡不依本④宜省起造之煩,深思謙損之理⑤當軌物作則,垂之於後⑥若釋公服從私宴,的不敢辭也。A.①②⑤ B.①③⑥C.②④⑥ D.③④⑤3.下更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嵇紹是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歲而孤,與母親居住在家。

山海選拔官員時間武帝説到嵇紹的才能,嵇紹被任為祕書丞,升遷至汝陰太守,並表現出他的知人之前。B.侍中賈謐以外戚而受寵信,居於高位,眾人趨附。

賈謐想與嵇紹交往。嵇紹拒而不答。

廣陵公陳準死後,太常上奏諡號,嵇紹反駁説,諡號不合實情,應予改諡。C.齊王冏輔政,大興土木,以廣宅第,嵇紹不以為然,冏雖心中不悦,但也只能停息其事。

齊王冏宴會時又要嵇紹操琴為歡,嵇紹卻據理拒絕,使齊王冏大感羞慚。D.朝廷北征時大敗於蕩陰,百官及侍衞全都潰散,只有嵇紹奮命捍衞,最終被害於皇帝之側。

事件平定後,有人慾為皇帝洗衣,皇帝説,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0分)(1) 諡號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2) 尋而朝廷復有北征之役,徵紹。

紹以天子蒙塵,承諾馳詣行在所。十二、閲讀文言文,完成1-4題龍淵義塾記[明]宋 濂龍淵即龍泉,避詔諱更以今名。

相傳其地即歐冶子鑄劍處,至今有水號劍溪焉。山深而川阻,與通都大邑相去遠,或二三百里,雖至近亦且半之,鄉閭之子弟無所於學。

章君之先世嘗以為病,謀創桂山、仙巖兩書院,以無恆產,未幾而皆廢。章君深憂之,與諸子計曰:“無田是無塾也,其奚可哉?”遂節凡費,而用其餘斥田至一百五十畝。

其妻黨陳京兄弟聞之,以曾大父適齋先生所遺二百三一畝有奇來為之助。章君曰:“吾事濟矣!”乃卜地官山之陰,創燕居以奉先聖,而先師為之配,春與秋行舍菜之禮。

後敝正義堂,月旦、十五日鳴鼓,集多士,以申飭五倫之教。前建大門,榜之曰“龍淵義塾”,甓其修途,以達於東西。

灌木嘉篁,前後蔽蔭,蓋都然雲。歲聘經行修明之士以為講師。

諸生業進者,月有賞;才穎家單不能裹糧者,資之使成;其不帥教者,罰及之。田賦之出入,主塾事者司焉。

日用有籍,月考盈虧,歲二會其數,有餘則他貯,益斥田以廣其業。石華、象溪二所復設別塾,以教陳氏族子之幼者,俟其長,乃赴龍淵受業。

此其大凡也。江浙行省參知政事石抹公聞而嘉之,檄本郡免其科徭,俾無有所與。

章君既列條教,序而刻諸石,復懼來者不能保其終也,使者來,請濂記之。惟古者之建學也,雖其為制有小大之殊,而所以導民衷、扶世防者則一也。

章君有見於斯,不效於時俗封殖吝圍固以為肥家之計,乃闢塾聘師,以克紹先世之徽猷,其立志甚弘,而為功甚溥。陳京兄弟樂善好義,以助其成,自非適齋涵濡之澤,亦豈能至於是哉?章君之子若孫,當夙夜以繼志為事,毋豐已。

3. 【善學者,語文古文專題捲上的,】

【原文】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2),又從而庸之(3).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4),先其易者,後其節目(5),及其久也,相説以解(6).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7).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註釋】 (1)本節選自《學記》.(2)逸:安閒,這裏指費力小.功:效果.(3)庸:功勞.(4)攻:治,指加工處理木材.(5)節:樹的枝於交接處.目:紋理不順處.(6)説:同“悦”.(7)從容:同“舂容”,即撞鐘.【譯文】 善於學習的人,老師費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卻很大,這要歸功於老師教導有方.不善於學習的人,老師費力大,而自己的獲卻很小,學生會因此埋怨老師.善於提問的人,就像加工處理堅硬的木材,先從容易處理的地方下手,然後對對節疤和紋理不順的地方,時間長了,問題就愉快地解決了.不善於提問的人與此相反.善於回答問題的老師,就像撞鐘一樣,輕輕敲擊則鐘聲較小,重重敲擊則鐘聲大響,等鐘聲響起之後,讓它的聲音響完.不善於回答問題的老師與此相反.這些都是增進學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