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是劉邦的第幾代孫子

劉徹是劉邦的第幾代孫子

劉徹是劉邦的曾孫子,是第四代孫子。

劉徹的介紹: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文學家。漢景帝劉啟的兒子,母為王皇后。

劉徹初封膠東王,七歲被立為皇太子,十六歲繼承皇位,在位五十四年,功業甚多:對內,為加強中央集權,頒行推恩令,又制訂左官律和附益法,嚴格禁止諸侯王參與政事;不拘一格錄用人才,提拔有才能的士人為侍從,以備顧問;裁抑丞相職權,依靠親信和近臣參與決策,從而形成內朝(中朝)和外朝的政治體制;設十三州刺史部,加強對郡國的控制;為解決財政困難,改革幣制,禁止郡國鑄錢,又實行鹽鐵官營、均輸平準等制度;頒佈算緡、告緡令,向商人徵收重税;建立正規的察舉制度,令郡國舉孝廉及秀才、賢良方正等;實行尊崇儒術的文化政策,設五經博士,在京師長安興建太學,又令郡國皆立學官。對外,派衞青、霍去病多次出擊匈奴,迫其遠徙漠北;命張騫出使西域,溝通漢與西域各族聯繫;又征服閩越、東甌、南越、衞氏朝鮮,經營西南夷,在其地設置郡縣。

劉邦的介紹:

劉邦(前256年/前247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縣豐邑中陽里人(今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漢朝開國皇帝,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早年不事生產。秦朝建立後,出任沛縣泗水亭長。後因釋放刑徒,亡匿於芒碭山中。陳勝起義後,集合三千子弟響應,攻佔沛縣,自稱沛公,投奔反秦義軍首領項梁,任碭郡長,受封武安侯。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率軍進駐灞上,接受秦王子嬰投降,廢除秦朝苛法,約法三章。鴻門宴之後,受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及漢中一帶。他能夠知人善任,虛心納諫,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積極整合反對西楚霸王項羽的力量,最終擊殺項羽,於漢五年(前202年)贏得楚漢之爭,統一天下。即位於定陶氾水北岸,後來定都長安,建立西漢。稱帝后,劉邦陸續消滅臧荼、韓王信、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諸侯王,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同時建章立制,休養生息,勵精圖治。兵員歸家,豁免徭役,重農抑商,恢復社會經濟,安撫人民,穩定統治。在白登之圍”後宣佈開放邊境關市,緩和漢匈關係。

漢十二年(前195年),劉邦在討伐英布叛亂時傷重不起。同年在制定白馬之盟”後駕崩於長安,諡號高皇帝,廟號太祖,葬於長陵。歷代史家對劉邦多有稱讚,如毛澤東評價他是封建皇帝裏邊最厲害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