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是怎麼形成的

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是怎麼形成的的答案是:在北方方言基礎上形成的

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是怎麼形成的

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是指以北方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話。

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是在北方方言基礎上形成的。在形成的過程中,北京話佔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軍事重鎮。北京是遼、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是指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普通話。

在白話文學流傳的同時,以北京話為代表的“官話”也逐漸傳播開去,不僅成為各級官府的交際語言,而且逐漸變成各方言區之間的共同的交際工具。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軍事重鎮。特別是金元以來,北京成為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這種政治經濟的集中,促進了漢民族共同語的形成。比如元朝末年成書的《老乞大》《樸事通》是朝鮮人學習漢語的兩本會話課本,就是用北京口語寫成的,被公認為當時漢語口語的代表。當然,由於經濟和交通落後,官話的擴展還落在白話的後面,很多南方人會看和寫白話作品,但大多不會説官話。清朝時,鑑於官民上下言語不通,清政府頒佈法令,在福建和廣東兩省設立“正音書院”,教授官話,並且規定不會官話的人不能當官。這樣,以北京話為代表的北方“官話”就成了現代漢民族共同語口頭形式的源頭。

上世紀初,特別是“五四”運動以後,掀起了“白話文運動”,動搖了文言文的統治地位,為白話文最後在書面上取代文言文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國語運動”的開展,又在口語方面增強了北京話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語音成為全民族共同語的標準音。這兩個運動互相推動、互相影響,就使書面和口語接近起來,形成了言文一致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

新中國成立以後,1955年10月,中國科學院召開了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會上確定把漢民族共同語稱為普通話,主張向全國大力推廣。會後經各方研究,正式確定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三項標準涵義,即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