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丘二子夙慧文言文的翻譯

有位客人到太丘長陳寔家過夜,陳寔就叫兒子元方和季方做飯待客,客人和陳寔在一起交談甚歡,元方兄弟兩人把火加入灶裏就都放下煮飯的事情去偷聽談話了。於是讓蒸的飯都落到了鍋裏。陳寔問他們:“飯為什麼沒冒出蒸氣呢?”元方和季方直挺挺地跪着説:“我們兩人一起去偷聽了您和客人的談話,蒸飯時忘了放上箅子,現在飯煮成了粥。”

太丘二子夙慧文言文的翻譯

陳寔問:“你們可還記住一些所聽的話嗎?”兄弟兩人回答説:“好像還記得。”於是兄弟倆一起述説,互相穿插補正,完整的説出了談話內容。陳寔説:“既然這樣,只吃稀飯也就行了,何必一定要乾飯呢!”

原文:賓客詣陳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與太丘論議,二人進火,俱委而竊聽。炊忘著箅,飯落釜中。太丘問:“炊何不餾?”元方、季方長跪曰:“大人與客語,乃俱竊聽,炊忘著箅,飯今成糜。”太丘曰:“爾頗有所識不?”對曰:“彷彿志之。”二子俱説,更相易奪,言無遺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

本文選自《世説新語》,記敍了元方,季方為了偷聽兩個大人的談話而沒把飯煮好。《世説新語》是中國南朝宋時期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説。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樑代劉峻作注。



文言文 《世説新語 夙慧》

晉明帝年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洛陽)消息,潸然(流淚貌)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顯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羣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譯文: 晉明帝只有幾歲的時候,坐在元帝膝蓋上。有個從長安來的人,元帝就向他詢問洛陽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淚。明帝問元帝因為什麼哭泣,元帝便把東遷的原委詳細地告訴了他。於是問明帝説:“你認為長安與太陽相比,哪個更遠?”明帝回答説:“太陽遠。沒聽説有人從太陽那邊來,這顯然可知了。”元帝感到很詫異。

第二天,元帝召集羣臣舉行宴會,把明帝所説的意思告訴了大家。然後又重新問明帝,明帝卻回答説:“太陽近。”元帝大驚失色,問:“你為什麼與昨天説的不一樣呢?”明帝回答説:“因為抬頭就能看見太陽,但是總是看不見長安。”

文言文續世説夙慧翻譯

1. 文言文 《世説新語 夙慧》

蒸飯成粥 賓客詣陳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與太丘論議。二人進火,俱委而竊聽。

炊忘著萆,飯落釜中。太丘問:" 炊何不餾?" 元方、季方長跪曰:" 大人與客語,乃俱竊聽,炊忘著萆,飯今成糜。

" 太丘曰:" 爾頗有所識不?" 對曰:"彷彿記之。" 二子長跪俱説,更相易奪,言無遺失。

太丘曰:"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 有客人在陳太丘(陳寔)家留宿,太丘讓元方(陳紀)、季方(陳諶)兄弟二人做飯。兄弟二人正在燒火,聽見太丘和客人在談論,都停下來偷聽。

做飯時忘了放萆子,米都落進鍋裏。太丘問:" 為什麼沒蒸飯呢?" 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説:" 您和客人談話,我們倆都在偷聽,結果忘了放萆子,飯都成了粥了。

" 太丘説:" 你們還記得我們説了什麼嗎?" 兄弟回答道:" 大概還記得。" 於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塊兒敍説,互相補充,大人説的話一點都沒有遺漏。

太丘説:" 既然這樣,喝粥就行了,何必做飯呢?"二 何氏之廬 何晏七歲,明慧若神,魏武奇愛之,以晏在宮內,因欲以為子。晏乃畫地令方,自處其中。

人問其故,答曰:" 何氏之廬也。" 魏武知之,即遣還。

何晏七歲的時候,就聰明伶俐,像個神童,魏武帝(曹操)非常喜歡他,因為何晏的媽媽在宮裏,魏武帝就想收他作兒子。何晏就在地上畫了個方框,自己站在裏面。

有人問他怎麼回事,何晏答道:" 這是我們何家的房子。" 魏武帝明白了他的意思,就馬上讓他回去了。

三 目見日 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 汝意長安何如日遠,?" 答曰:" 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

" 元帝異之。明日,集羣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

乃答曰:" 日近。" 元帝失色,曰:" 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 答曰。

"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晉明帝(司馬紹)才幾歲的時候,坐在元帝(司馬睿)的膝上。

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陽的消息,不禁潸然淚下。明帝問父親為什麼哭泣,明帝把王室東渡的事情告訴了他,元帝問明帝:" 你覺得長安遠還是太陽遠?" 明帝回答:" 太陽遠。

沒有聽説人從太陽那裏來,顯然可以知道。" 元帝對他的回答很驚詫。

第二天,元帝召集羣臣們宴會,把明帝的回答告訴了大家,並再次詢問。這次明帝答道:" 太陽近。

" 元帝臉色大變,説道:" 你怎麼和昨天的答覆不同了呢?" 明帝答道:"我現在見到的是太陽,沒有看到長安。"四 不意衰宗復生此寶 司空顧和與時賢共清言。

張玄之、顧敷是中外孫,年並七歲,在牀邊戲。於時聞語,神情如不相屬。

暝於燈下,二小兒共敍客主之言,都無遺失。顧公越席而提其耳曰:" 不意衰宗復生此寶。

" 司空顧和和當時的名流們一起清談。張玄之、顧敷是顧和的外孫和孫子,年齡都是七歲,在坐榻邊嬉戲。

當時聽大人們談話,他們的神情好象並不在意。晚上在燈下,兩個小傢伙一起敍述主客雙方的對話,竟沒有一點遺漏。

顧和高興得離開座位,拎着兩個人的耳朵説:" 沒料到我們這個敗落的家族又生了你們兩個寶貝!"五 不須復褌 韓康伯年數歲,家酷貧,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謂康伯曰:" 且著襦,尋作復褌。" 兒曰:" 已足,不須復褌也。

" 母問其故,答曰:" 火在熨斗中而柄尚熱,今既著襦,下亦當暖,故不須耳。" 母甚異之,知為國器。

韓康伯(韓伯)很小的時候,家裏非常窮,到了最冷的季節,他還只穿了件短襖。母親殷夫人給他做衣服,讓康伯提着熨斗,她對康伯説:" 你先穿着短襖,以後再給你做夾褲。

" 兒子説:" 這就夠了,不要夾褲了。" 母親問他原因,他回答説:" 火在熨斗裏熨斗把也熱,我現在穿上短襖,下身也覺得熱了,所以不要夾褲了。

" 母親非常詫異康伯的回答,斷定他將來一定會成為治國之才。六 上理不減先帝 晉孝武年十二,時冬天,晝日不著復衣,但著單練衫五六層;夜則累茵褥。

謝公諫曰:" 聖體宜令有常。陛下晝過冷,夜過熱,恐非攝養之術。

" 帝曰:" 晝動夜靜。" 謝公出,歎曰:" 上理不減先帝。

" 晉孝武帝(司馬曜)十二歲的時候,正是冬天,他白天 *** 夾衣,只穿着五六層的絹衣,晚上卻蓋着兩牀被子。謝公(謝安)勸告他説:" 聖上應該讓自己的身體保持規律。

現在白天過冷,晚上過熱,恐怕不是養生的辦法。" 孝武帝説:" 白天動,晚上靜。

" 謝公出來後讚歎道:" 聖上的義理不比先帝差啊。"七 鞠愛過於所生 桓宣武薨,桓南郡年五歲,服始除,桓車騎與送故文武別,因指語南郡:" 此皆汝家故吏佐。

" 玄應聲慟哭,酸感旁人。車騎每自目己坐曰:" 靈寶成人,當以此坐還之。

" 鞠愛過於所生。 桓宣武(桓温)死時,桓南郡(桓玄)才五歲,剛脱了喪服,桓車騎(桓衝)和桓温屬下的文武官員道別,他指着這些人對桓玄説:" 這些都是你家從前的官吏。

" 桓玄聽罷大哭,周圍的人都感到悲傷。桓衝常常看着自己的座位説:" 靈寶(桓玄)成人後,我一定把這個位置還給他。

" 桓衝很疼愛桓玄,勝過自己的親生。---------------------------------------------------------------------------------------------------。

2. 《世説新語 夙慧》翻譯

《世説新語》的編撰者是南朝宋的劉義慶(403—444),他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被封為臨川王。

他“為性簡素,寡嗜慾,愛好文義。……招集文學之士,近遠必至”(《宋書·劉道規傳》附《劉義慶傳》)。

從這部書的內容來看,全書沒有一個統一的思想,既有儒家思想,又有老莊思想和佛家思想,可能是出自多人之手,劉義慶招集的文學之士很可能參加了它的編撰。 《世説新語》又稱《世説》,內容主要是記錄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言清談,也可以説這是一部記錄魏晉風流的故事集。

在《世説新語》的三卷36門中,上卷四門——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中卷九門——方正、雅量、識鑑、賞譽、品藻、規箴、捷悟、夙慧、豪爽,這13門都是正面的褒揚。 如: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

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德行》) 通過與華歆的對比,褒揚了管寧的淡泊名利。又如: 公孫度目邴原:“所謂雲中白鶴,非燕雀之網所能羅也。”

(《賞譽》) 這既是對邴原的褒揚,也是對公孫度善於譽人的褒揚。至於下卷23門,情況就比較複雜了。

有的褒揚之意比較明顯,如容止、自新、賢媛。有的看似有貶意,如任誕、簡傲、儉嗇、忿狷、溺惑,但也不盡是貶責。

有的是貶責,如“讒險”中的四條,以及“汰侈”中的一些條目。也有許多條目只是寫某種真情的流露,並無所謂褒貶。

既是真情的流露,也就是一種風流的表現,所以編撰者津津有味地加以敍述。例如: 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

或問:“暫住何煩爾?”王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任誕》) 這種任誕表現了對竹的妙賞,以及對竹的一往情深,或者在對竹的愛好中寄託了一種理想的人格。又如: 晉文王功德盛大,座席嚴敬,擬於王者。

唯阮籍在坐,箕踞嘯歌,酣放自若。(《簡傲》) 這簡傲正是阮籍的可愛之處。

總之,編撰者大量採集編入那些饒有興趣的、可資談助的逸聞軼事,態度倒是比較客觀寬容的。 《世説新語》是研究魏晉時期歷史的極好的輔助材料。

其中關於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談、品題,種種性格特徵如棲逸、任誕、簡傲,種種人生的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寫。綜觀全書,可以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羣像。

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進而瞭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 《世説新語》在藝術上有較高的成就,魯迅先生曾把它的藝術特色概括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中國小説史略》)。

《世説新語》及劉孝標註涉及各類人物共一千五百多個,魏晉兩朝主要的人物,無論帝王、將相,或者隱士、僧侶,都包括在內。它對人物的描寫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有的重在心理,但集中到一點,就是重在表現人物的特點,通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人物的獨特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躍然紙上。

如《儉嗇》:“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恆鑽其核。”僅用16個字,就寫出了王戎的貪婪吝嗇的本性。

又如《雅量》記述顧雍在羣僚圍觀下棋時,得到喪子噩耗,竟強壓悲痛,“雖神氣不變,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

一個細節就生動地表現出顧雍的個性。《世説新語》刻畫人物形象,表現手法靈活多樣,有的通過同一環境中幾個人的不同表現形成對比,如《雅量》中記述謝安和孫綽等人泛海遇到風浪,謝安“貌閒意説”,鎮靜從容,孫綽等人卻“色並遽”“喧動不坐”,顯示出謝安臨危若安的“雅量”。

有的則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徵作漫畫式的誇張,如《忿狷》中繪聲繪色地描寫王述吃雞蛋的種種蠢相來表現他的性急: “王藍田性急。嘗食雞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

雞子於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齒蹍之,又不得,瞋甚,復於地取內口中,齧破即吐之。” 有的運用富於個性的口語來表現人物的神態,如《賞譽》中王導“以尾指坐”,叫何充共坐説:“來,來,此是君從!”生動地刻畫出王導對何充的器重。

《世説新語》的語言簡約傳神,含蓄雋永。正如(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十三所説:“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忽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

有許多廣泛應用的成語便是出自此書,例如:難兄難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 《世説新語》對後世有着十分深刻的影響,不僅模仿它的小説不斷出現,而且不少戲劇、小説也都取材於它。

“內容提要”這部分內容選自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精彩語段 我們的教材曾經選用了數則《世説新語》的故事,如《小時了了》《陳太丘與友期》等,上面也列舉並分析了一些,下面再摘錄一些有名的故事以饗讀者。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

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德行) 鍾毓、鍾會少有令譽。

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

毓面有汗,。

3. 文言文《世説新語

【原文】

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羣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譯文】

晉明帝才幾歲的時候,一次,坐在元帝膝上。當時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起洛陽的情況,不覺傷心流淚。明帝問父親什麼事引得他哭泣,元帝就把朝廷東渡的事情告訴他。於是問明帝:「你看長安和太陽相比,哪個遠?」明帝回答説:「太陽遠。沒聽説過有人從太陽那邊來,顯然可知。」元帝對他的回答感到驚奇。第二天,召集羣臣宴飲,就把明帝這個意思告訴大家,並且再重問他一遍,不料明帝卻回答説:「太陽近。」元帝驚愕失色,問他:「你為什麼和昨天説的不一樣呢?」明帝回答説:「現在抬起頭就能看見太陽,可是看不見長安。」

4. 世説新語夙惠翻譯

譯文:

有位客人到太丘長陳寔家過夜,陳寔就叫兒子元方和季方做飯待客,客人和陳寔在一起清談,元方兄弟兩人在燒火,結果一同放下手頭的事,都去偷聽。做飯時忘了放上箅子,要蒸的飯都落到了鍋裏。陳寔問他們:“飯為什麼不蒸呢?”

元方和季方直挺挺地跪着説:“大人和客人清談,我們兩人就一起去偷聽,蒸飯時忘了放上箅子,現在飯煮成了粥。”陳寔問:“你們可記住什麼了嗎?”兄弟兩人回答説:“似乎還能記住那些話。”於是兄弟倆一起説,互相穿插補正,一句話也沒有漏掉。陳寔説:“既然這樣,只吃粥也行,何必一定要乾飯呢!”

南朝·宋 劉義慶《世説新語·夙惠》原文:

賓客詣陳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與太丘論議,二人進火,俱委而竊聽。炊忘著箅,飯落釜中。太丘問:“炊何不餾?”元方、季方長跪曰:“大人與客語,乃俱竊聽,炊忘著箅,飯今成糜。”太丘曰:“爾頗有所識不?”對曰:“彷彿志之。”二子俱説,更相易奪,言無遺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夙惠》為劉義慶創作的小説《世説新語》的第十二門,共有7篇,集中展現了當時的一批名流在少年時的聰明和智慧。《世説新語》的編纂成書固然與劉宋家族對魏晉風流的喜好和社會各層人士對魏晉風流的追慕有關,然而劉義慶之所以對魏晉士人情有獨鍾化大氣力與其門客共襄盛舉還有他個人身世的內在原因。

劉義慶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襲封臨川王,劉裕對其恩遇有加。公元424年宋文帝劉義隆即位,剛登基便先後殺了徐羨之、傅亮、謝晦等擁立功臣。宋文帝性情猜忌狠辣,因為擔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弒的悲劇,嚴格控制並殺戮了大量功臣和宗室成員,這其中就包括名將檀道濟。

在這樣的背景下,劉義慶不得不加倍小心謹慎,以免遭禍。本傳言“太白星犯右執法,義慶懼有災禍,乞求外鎮。”這實際上是劉義慶藉故離開京城,遠離是非之地。儘管文帝下詔勸解寬慰但架不住劉義慶“固求解僕射乃許之”。

劉義慶終於得以外鎮為荊州刺史。外鎮後的劉義慶仍然如同驚弓之鳥,心有餘悸。他處在宋文帝劉義隆對於宗室諸王懷疑猜忌的統治之下為了全身遠禍,於是招聚文學之士寄情文史編輯了《世説新語》這樣一部清談之書。

《世説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説”的代表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説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遺失後只有三卷。

5. 世説新語 夙慧 “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不見長安” 的翻

晉明帝數歲,坐在元帝的膝上。

有人從長安來,元帝便詢問洛陽周遭的消息,聽後,元帝不由地痛哭流涕。明帝問元帝為什麼哭,元帝詳細地把要東渡長江的心思告訴了明帝。

元帝便問明帝:“你覺得長安有太陽遠嗎?”明帝回答説:“太陽遠啊!沒有聽説過有誰從太陽那兒來,顯而易見的。”元帝對他回答到驚訝。

第二天,召集羣臣聚會,把自己想西遷長安的心意告訴了大家,又問明帝那個問題。明帝卻回答:“太陽近一點。”

元帝臉色頓時改變,説:“你為什麼和昨天説的不一樣?”明帝回答説:“我抬頭就可看見太陽,卻怎麼也看不見長安。”。

6. 【孔平仲《續世説》寬厚狄仁傑的譯文】

狄仁傑做幷州(地名)的法曹(官名).有同僚鄭崇質.鄭崇質的母親很老了,而且有病.鄭崇質被派遣到很偏僻的邊疆當使者.狄仁傑説:“您的母親有病,但是您卻要去很遠的地方公幹,這不個給您的母親留下了思戀您的憂愁嗎?”於是到長史(官名)藺仁基,跟他説想讓自己代替鄭崇質去邊疆公幹.當時,藺仁基和司馬(官名)李孝廉不和,於是他們相互説:“(狄仁傑人格的高尚)難道不使我們感到羞愧嗎?”於是,他們和好如初了.(按:後面的事蹟是説,藺仁基和李孝廉被狄仁傑高尚人格感動,於是反思自己,認為自己不應該破壞同僚的和諧關係.)以後有翻譯找我,這我強。

7. 世説新語·夙慧

世説新語·夙慧

原文:

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度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

明日,集羣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注】:

東晉一朝,偏安江左,中原為夷人所據。

譯文 :

晉明帝幼時坐在其父元帝大腿上(晉元帝,東晉開國皇帝)。恰逢有人打長安來,元帝遂向那人打聽洛陽的消息(西晉建都洛陽,東晉建都南京,元帝此問,乃故國之思也),豈料那人説着説着竟哭起來。小明帝好奇他為何哭,那人便把東渡的打算都告訴了小明帝。隨後元帝又問小明帝:“你覺得長安和太陽哪個遠些呢?”明帝答:“太陽遠。因為兒臣從不曾聽説有人打太陽那來。”元帝詫異。

第二天宴請羣臣時,元帝把昨日之事同眾臣複述了一遍,且再問小明帝。然而這次得到的答覆卻是“太陽近”。元帝吃驚極了“你怎麼和昨天説得不一樣?”小明帝:“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8. 孔平仲《續世説》寬厚狄仁傑的譯文

狄仁傑做幷州(地名)的法曹(官名)。

有同僚鄭崇質。鄭崇質的母親很老了,而且有病。

鄭崇質被派遣到很偏僻的邊疆當使者。狄仁傑説:“您的母親有病,但是您卻要去很遠的地方公幹,這不個給您的母親留下了思戀您的憂愁嗎?”於是到長史(官名)藺仁基,跟他説想讓自己代替鄭崇質去邊疆公幹。

當時,藺仁基和司馬(官名)李孝廉不和,於是他們相互説:“(狄仁傑人格的高尚)難道不使我們感到羞愧嗎?”於是,他們和好如初了。 (按:後面的事蹟是説,藺仁基和李孝廉被狄仁傑高尚人格感動,於是反思自己,認為自己不應該破壞同僚的和諧關係。)

以後有翻譯找我,這我強。

世説新語 夙慧

關於兒童的是夙惠第十二

一 蒸飯成粥

賓客詣陳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與太丘論議。二人進火,俱委而竊

聽。炊忘著萆,飯落釜中。太丘問:" 炊何不餾?" 元方、季方長跪曰:" 大人與

客語,乃俱竊聽,炊忘著萆,飯今成糜。" 太丘曰:" 爾頗有所識不?" 對曰:"

彷彿記之。" 二子長跪俱説,更相易奪,言無遺失。太丘曰:" 如此但糜自可,何

必飯也?"

有客人在陳太丘(陳寔)家留宿,太丘讓元方(陳紀)、季方(陳諶)兄弟二

人做飯。兄弟二人正在燒火,聽見太丘和客人在談論,都停下來偷聽。做飯時忘了

放萆子,米都落進鍋裏。太丘問:" 為什麼沒蒸飯呢?" 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説:

" 您和客人談話,我們倆都在偷聽,結果忘了放萆子,飯都成了粥了。" 太丘説:

" 你們還記得我們説了什麼嗎?" 兄弟回答道:" 大概還記得。" 於是兄弟二人跪

在地上一塊兒敍説,互相補充,大人説的話一點都沒有遺漏。太丘説:" 既然這樣,

喝粥就行了,何必做飯呢?"

二 何氏之廬

何晏七歲,明慧若神,魏武奇愛之,以晏在宮內,因欲以為子。晏乃畫地令方,

自處其中。人問其故,答曰:" 何氏之廬也。" 魏武知之,即遣還。

何晏七歲的時候,就聰明伶俐,像個神童,魏武帝(曹操)非常喜歡他,因為

何晏的媽媽在宮裏,魏武帝就想收他作兒子。何晏就在地上畫了個方框,自己站在

裏面。有人問他怎麼回事,何晏答道:" 這是我們何家的房子。" 魏武帝明白了他

的意思,就馬上讓他回去了。

三 目見日

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

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 汝意長安何如日遠,?" 答曰:" 日

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 元帝異之。明日,集羣臣宴會,告以此意,更

重問之。乃答曰:" 日近。" 元帝失色,曰:" 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 答曰。"

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晉明帝(司馬紹)才幾歲的時候,坐在元帝(司馬睿)的膝上。有人從長安來,

元帝問洛陽的消息,不禁潸然淚下。明帝問父親為什麼哭泣,明帝把王室東渡的事

情告訴了他,元帝問明帝:" 你覺得長安遠還是太陽遠?" 明帝回答:" 太陽遠。

沒有聽説人從太陽那裏來,顯然可以知道。" 元帝對他的回答很驚詫。第二天,元

帝召集羣臣們宴會,把明帝的回答告訴了大家,並再次詢問。這次明帝答道:" 太

陽近。" 元帝臉色大變,説道:" 你怎麼和昨天的答覆不同了呢?" 明帝答道:"

我現在見到的是太陽,沒有看到長安。"

四 不意衰宗復生此寶

司空顧和與時賢共清言。張玄之、顧敷是中外孫,年並七歲,在牀邊戲。於時

聞語,神情如不相屬。暝於燈下,二小兒共敍客主之言,都無遺失。顧公越席而提

其耳曰:" 不意衰宗復生此寶。"

司空顧和和當時的名流們一起清談。張玄之、顧敷是顧和的外孫和孫子,年齡

都是七歲,在坐榻邊嬉戲。當時聽大人們談話,他們的神情好象並不在意。晚上在

燈下,兩個小傢伙一起敍述主客雙方的對話,竟沒有一點遺漏。顧和高興得離開座

位,拎着兩個人的耳朵説:" 沒料到我們這個敗落的家族又生了你們兩個寶貝!"

五 不須復褌

韓康伯年數歲,家酷貧,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

謂康伯曰:" 且著襦,尋作復褌。" 兒曰:" 已足,不須復褌也。" 母問其故,答

曰:" 火在熨斗中而柄尚熱,今既著襦,下亦當暖,故不須耳。" 母甚異之,知為

國器。

韓康伯(韓伯)很小的時候,家裏非常窮,到了最冷的季節,他還只穿了件短

襖。母親殷夫人給他做衣服,讓康伯提着熨斗,她對康伯説:" 你先穿着短襖,以

後再給你做夾褲。" 兒子説:" 這就夠了,不要夾褲了。" 母親問他原因,他回答

説:" 火在熨斗裏熨斗把也熱,我現在穿上短襖,下身也覺得熱了,所以不要夾褲

了。" 母親非常詫異康伯的回答,斷定他將來一定會成為治國之才。

六 上理不減先帝

晉孝武年十二,時冬天,晝日不著復衣,但著單練衫五六層;夜則累茵褥。謝

公諫曰:" 聖體宜令有常。陛下晝過冷,夜過熱,恐非攝養之術。" 帝曰:" 晝動

夜靜。" 謝公出,歎曰:" 上理不減先帝。"

晉孝武帝(司馬曜)十二歲的時候,正是冬天,他白天不穿夾衣,只穿着五六

層的絹衣,晚上卻蓋着兩牀被子。謝公(謝安)勸告他説:" 聖上應該讓自己的身

體保持規律。現在白天過冷,晚上過熱,恐怕不是養生的辦法。" 孝武帝説:" 白

天動,晚上靜。" 謝公出來後讚歎道:" 聖上的義理不比先帝差啊。"

七 鞠愛過於所生

桓宣武薨,桓南郡年五歲,服始除,桓車騎與送故文武別,因指語南郡:" 此

皆汝家故吏佐。" 玄應聲慟哭,酸感旁人。車騎每自目己坐曰:" 靈寶成人,當以

此坐還之。" 鞠愛過於所生。

桓宣武(桓温)死時,桓南郡(桓玄)才五歲,剛脱了喪服,桓車騎(桓衝)

和桓温屬下的文武官員道別,他指着這些人對桓玄説:" 這些都是你家從前的官吏。

" 桓玄聽罷大哭,周圍的人都感到悲傷。桓衝常常看着自己的座位説:" 靈寶(桓

玄)成人後,我一定把這個位置還給他。" 桓衝很疼愛桓玄,勝過自己的親生。

----------------------------------------------------------------------------------------------------------------------------------------------------------------------

【題解】夙惠,同於夙慧,指從個就聰明過人,即早慧。本篇的幾則事例説的都是少年兒童的記憶、觀察、推理、釋因和理解禮制、表明心跡等方面的能力。編纂者的用意在於説明一般的少年兒童達不到這一水平,而小時候的聰穎預示長大後能成為傑出人物。例如第3 則記述在回答“長安何如日遠”這一問題時,一個幾歲小孩就能從不同角度觀察而得出不同的結論。這雖然跡近詭辯,卻能看出小孩子的機智和善於運用辯論手段。

(1)賓客詣陳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與太丘論議,二人進火,俱委而竊聽。炊忘著箅,飯落釜中①。太丘問:“炊何不餾②?”元方、季方長跪曰:“大人與客語,乃俱竊聽,炊忘著箅,飯今成糜。”太丘曰:“爾頗有所識不?”對曰:“彷彿志之。”二子俱説,更相易奪,言無遺失③。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

【註釋】①箅(bì):箅子。②餾:把半熟的食物蒸熟。③更:交替。易奪:改正補充。

【譯文】有位客人到太丘長陳室家過夜,陳室就叫兒子元方和季方做飯待客,客人和陳寔在一起清談,元方兄弟兩人在燒火,結果一同放下手頭的事,都去偷聽。做飯時忘了放上箅子,要蒸的飯都落到了鍋裏。陳寔問他們:“飯為什麼不蒸呢?”元方和季方直挺挺地跪着説:“大人和客人清談,我們兩人就一起去偷聽,蒸飯時忘了放上箅子,現在飯煮成了粥。”陳寔問:“你們可記住一點了嗎?”兄弟兩人回答説:“似乎還能記住那些話。”於是兄弟倆一起説,互相穿插補正,一句話也沒有漏掉。陳寔説:“既然這樣,只吃粥也行,何必一定要乾飯呢!”

(2)何晏七歲,明惠若神,魏武奇愛之①。因晏在宮內,欲以為子。晏乃畫地令方,自處其中。人問其故,答曰:“何氏之廬也②。”魏武知之,即遣還。

【註釋】①“何晏”句:何晏的父親死得早,曹操任司空時,娶了何晏的母親,並收養了何晏。②廬:簡陋的房屋。按:這裏指何晏不願改姓做曹操的兒子。

【譯文】何晏七歲的時候,聰明過人,魏武帝曹操特別喜愛他。因為何晏在曹操府第里長大,曹操想認他做兒子。何晏便在地上畫個方框,自己站在裏面。別人問他是什麼意思,他回答説:“這是何家的房子。”曹操知道了這件事,隨即把他送回了何家。

(3)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①。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②。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羣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註釋】①“晉明帝”句:按:晉元帝司馬睿原為安東將軍,鎮守建康。後來京都洛陽失守,懷帝逃到平陽,不久,長安也失守。晉愍帝死後,司馬睿才即帝位。其長子司馬紹後繼位為明帝。②“具以”句:按:晉元帝為琅邪王時,住在洛陽。他的好友王導知天下將要大亂,就勸他回到自己的封國,後來又勸他鎮守建康,意欲經營一個復興帝室的基地。這就是所謂東渡意。

【譯文】晉明帝才幾歲的時候,一次,坐在元帝膝上。當時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起洛陽的情況,不覺傷心流淚。明帝問父親什麼事引得他哭泣,元帝就把過江來的意圖一五一十地告訴他。於是問明帝:“你看長安和太陽相比,哪個遠?”明帝回答説:“太陽遠。沒聽説過有人從太陽那邊來,顯然可知。”元帝對他的回答感到驚奇。第二天,召集羣臣宴飲,就把明帝這個意思告訴大家,並且再重問他一遍,不料明帝卻回答説:“太陽近。”元帝驚愕失色,問他:“你為什麼和昨天説的不一樣呢?”明帝回答説:“現在抬起頭就能看見太陽,可是看不見長安。”

(4)司空顧和與時賢共清言。張玄之、顧敷是中外孫,年並七歲,在牀邊戲。於時聞語,神情如不相屬①。瞑於燈下,二兒共敍客主之言,都無遺失。顧公越席而提其耳曰:“不意衰宗復生此寶②!”

【註釋】①屬(zhǔ):依附;集中。②衰宗:謙稱自己的家族。

【譯文】司空顧和同當代賢達在一起清談。張玄之和顧敷是他的外孫和孫子,兩人都是七歲,在坐牀旁玩耍。這時聽他們談論,神情好像漠不關心。後來兩個小孩在燈下閉着眼睛,一起復述主客雙方的話,一句也沒有漏掉。顧和聽見了,離開座位,拉着他們的耳朵説:“想不到敝家族還生下這樣的寶貝!”

(5)韓康伯數歲,家酷貧,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①。謂康伯曰:“且著襦,尋作復褌②。”兒雲:“已足,不須復褌也。”母問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熱,今既著糯,下亦當暖,故不須耳。”母甚異之,知為國器③。

【註釋】①襦(rú):短襖。②復褌(kūn):夾褲。③國器:治國之才。

【譯文】韓康伯幾歲時,家境非常貧苦,到了隆冬,只穿上一件短襖,是他母親殷夫人親手做的,做時叫康伯拿着熨斗取暖。母親告訴康伯説:“暫時先穿上短襖,隨着就給你做夾褲。”康伯説:“這已經夠了,不須要夾褲了。”母親問他為什麼,他回答説:“火在熨斗裏面,熨斗柄也就熱了,現在已經穿上短襖,下身也會暖和的,所以不需要再做夾褲呀。”他母親聽了非常驚奇,知道他將來準是個治國的人才。

(6)晉孝武年十二,時冬天,晝日不著復衣,但著單練衫五六重,夜則累茵褥①。謝公諫曰:“聖體宜令有常。陛下晝過冷,夜過熱,恐非攝養之術②。”帝曰:“晝動夜靜③。”謝公出,歎曰:“上理不減先帝④。”

【註釋】①晉孝武:孝武帝司馬曜,簡文帝的兒子。茵褥:褥子。②攝養:保養。③晝動夜靜:《老子》第四十五章:“躁勝寒,靜勝熱”,此用其意。④先帝:已經去世的皇帝,這裏指簡文帝。按:簡文帝擅長談玄理。

【譯文】晉孝武帝十二歲那年,當時正是冬天,他白天不穿夾衣,只穿五六件絲綢做的單衣,夜裏卻輔着兩張褥子睡覺。謝安規勸他説:“聖上的貴體應該生活得有規律。陛下白天太冷,夜裏太熱,這恐怕不是養生的辦法。”孝武帝説:“白天活動着就不會冷,夜裏不動彈就不會熱。”謝安退出來,讚歎説:“皇上説理不比先帝差。”

(7)桓宣武薨,桓南郡年五歲,服始除,桓車騎與送故文武別①,因指語南郡:“此皆汝家故吏佐。”玄應聲慟哭,酸感傍人②。車騎每自目己坐曰:“靈寶成人,當以此坐還之③。”鞠愛過於所生。

【註釋】①桓南郡:桓玄,小名靈寶,桓温的兒子,襲父爵為南郡公。桓温臨死時,指定他做繼承人。桓車騎:桓衝,是桓温的弟弟,桓玄的叔父,曾任車騎將軍。送故:指護送遺體回鄉的下屬。②酸:悲痛。③“靈寶”句:桓温原來鎮守姑孰,死後,朝廷任桓衝為中軍將軍、揚州刺史,代替桓温鎮守姑孰。桓衝説的“以此坐還之”,就是指的鎮守姑孰的職位。

【譯文】桓温去世時,南郡公桓玄只有五歲,守孝期滿,剛脱下喪服,車騎將軍桓沖和前來送故的文武官員道別,便指着他們告訴桓玄説:“這些人都是你家的老下屬。”桓玄隨着他的話慟哭起來,悲痛感人。桓衝每每看着自己的座位説:“等靈寶長大成人,我就要把這個座位交還給他。”桓衝撫養、疼愛桓玄勝過自己的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