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倒置意思是什麼意思

本末倒置意思是什麼意思

本末倒置:比喻顛倒了事物的輕重主次。

本:樹根。

末:樹梢

成語最早出自於宋·朱熹《答呂伯恭》。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近義詞:愛毛反裘、倒果為因、倒行逆施、捨本逐末、喧賓奪主。

反義詞:以一持萬、不可偏廢、本末相順、強本弱末。

例句

1、他這種做法根本就是本末倒置,怎能有效率呢?

2、但是世界銀行似乎將事情本末倒置了。

3、為了賺錢而犧牲身體健康,真是本末倒置。

本末倒置,涉及的問題本身應當是一個人對事物的認知迷惑和判斷力失誤。放大局部和細節問題,輕重不分,最容易造成思維的失衡。成語告訴人們,遇到問題時,看清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要分輕重緩急,這樣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節奏、有條理,而不至於本末倒置。

相關故事:

公元前266年,趙國國君趙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太子丹即位為趙孝成王。由於孝成王還年輕,國家大事由他的母親趙威後負責處理。

趙威後是一個賢明而有見識的女人。她剛剛主持國事的時候,秦國加緊了對趙國的進攻。趙國危急,向齊國求救。齊國要趙威後把她的小兒子長安君送到齊國做人質,然後再出兵。趙威後起初捨不得小兒子離開,但是被大臣觸龍説服,把長安君送到了齊國為質。齊國便出兵幫助趙國打退了秦軍。

有一次,齊王派使者帶着自己的親筆信到趙國問候趙威後。趙威後還沒有拆信,就問使者:你們齊國的收成不壞吧?老百姓平安嗎?齊王也還好吧?” 齊國使者聽了心裏很不高興,説:我受齊王派遣來問候您,現在您不先問齊王,卻先問收成和百姓。難道可以把低賤的放在前面,把尊貴的放在後面嗎?”

趙威後微微一笑,説:不是的。如果沒有收成,怎麼會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怎麼會有君主?難道問候時可以捨棄根本而只問枝節嗎?”齊國使者聽了,一時説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