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若求全何所樂意思

事若求全何所樂意思是: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只要你不以功利為目的,這些事物都會呈現讓你賞心悦目的姿態;而做到了這一點,當然就有了品位,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保持悠閒,相反則終日浮躁而無法清靜。出處《紅樓夢》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悽清,凹晶館聯詩悲寂寞。

事若求全何所樂意思

一、含義: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只要你不以功利為目的,這些事物都會呈現讓你賞心悦目的姿態;而做到了這一點,當然就有了品位,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保持悠閒,相反則終日浮躁而無法清靜。

二、出處:《紅樓夢》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悽清 凹晶館聯詩悲寂寞

三、原文:湘雲笑道:“怎麼得這會子上船吃酒才好!要是在我家裏,我就立刻坐船了。”黛玉道:“正是古人常説的:‘事若求全何所樂?’據我説,這也罷了,何必偏要坐船。”湘雲笑道:“得隴望蜀,人之常情。”

正説間,只聽笛韻悠揚起來。黛玉笑道:“今日老太太、太太高興,這笛子吹得有趣,倒是助咱們的興趣了。咱們兩個都愛五言,就還是五言排律罷。”

四、原文譯文:湘雲笑道:“怎麼會這會子上船吃酒才好!重要的是在我的家裏,我就立刻坐在船上了。“黛玉道“就是古人常説的:“如果事情吹毛求疵怎麼會快樂?’據我説這也就算了,何必非要坐在船上。“湘雲笑道:“得隴望蜀,人之常情。“

正説着,只聽笛聲悠揚韻律起來。黛玉笑道:“今天老太太、太太高興,這笛子子吹得有樂趣,倒是咱們的幫助。興趣了。咱們兩個都愛五言詩。來進行五言排律吧。”

擴展資料:

要理解林黛玉説的話不能脱離她這一鮮明的人物形象。

林黛玉出身於“清貴之家”,由於小時父母鐘愛,比較任性。後因父母早喪,寄居賈府,孤苦伶仃。環境的齷齪勢利,使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備”,為保持自己純潔的個性,她始終“孤高自許,目下無塵”,語言“比刀子還利害”,因而被人看作是“刻薄”、“小心眼”。

她在寶玉面前鄙視封建文人的庸俗,詛咒八股功名的虛偽。在賈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風霜刀劍嚴相逼”的生活中,只有自幼耳鬢廝磨的賈寶玉才是她的“知己”。

她和賈寶玉之間的真摯感情,成了她能在這個勢利環境中生活下去的一個重要的精神支柱……在焚稿斷痴情一回中,她一面吐血,一面焚稿,以死向這個黑暗的社會表示最後的反抗。在黛玉身上有使我們看到一種新型婦女的思想意識的萌芽。

林黛玉是一個美麗而才華橫溢的少女。她早年父母雙亡,家道中落,孤苦伶仃,到賈府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但是她孤高自許,在那人際關係冷漠的封建大家庭裏,曲高和寡,只有賈寶玉成為她唯一的知音,遂把希望和生命交付於對賈寶玉的愛情中。

她用尖刻的話語揭露弱點,以高傲的性格與環境對抗,以詩人的才華去抒發對自己命運的悲劇感受。她為保持自己的愛情而付出全部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