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三大定律

阿基米德三大定律有槓桿原理、浮力定律和求積原理。

槓桿原理的介紹:

槓桿又分成費力槓桿、省力槓桿和等臂槓桿,槓桿原理也稱為槓桿平衡條件”。要使槓桿平衡,作用在槓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槓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來源於《論平面圖形的平衡》。

浮力定律的介紹:

流體靜力學的一個重要原理,它指出,浸入靜止流體中的物體受到一個浮力,其大小等於該物體所排開的流體重量,方向豎直向上並通過所排開流體的形心。這結論是阿基米德首先提出的,故稱阿基米德原理。結論對部分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同樣是正確的。同一結論還可以推廣到氣體。

求積原理的解釋:

一種化大量為小量的方法。具體思路:要計算一個未知量(圖形的面積、體積等),先將它分成許許多多的微小量(如將面分成線段,將體積分成薄片等),再用另一組微小量來和它比較,通常是建立一個槓桿,找一個合適的支點,使前後兩組微小量取得平衡,再將後一組微小量集合起來,它的總體應該是較易計算的,於是通過比較,即可求出未知量來,這實質上就是積分法的基本思想。

阿基米德三大定律

阿基米德三大定律

(1)槓桿原理: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槓桿又分稱費力槓桿、省力槓桿和等臂槓桿,槓桿原理也稱為“槓桿平衡條件”。要使槓桿平衡,作用在槓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

戰國時代的墨子最早提出槓桿原理,在《墨子 · 經下》中説“衡而必正,説在得”;“衡,加重於其一旁,必捶,權重不相若也,相衡,則本短標長,兩加焉,重相若,則標必下,標得權也”。這兩條對槓桿的平衡説得很全面。

裏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變兩端重量使它偏動的,也有改變兩臂長度使它偏動的。這裏還要順便提及的是,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有這樣一句流傳很久的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這句話便是説槓桿原理。

(2)浮力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公式:F浮=G排液=ρ液gV排液。

浮力是由液體(或氣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壓力差產生的。浸入液體裏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F浮 = G排 =ρ液V排g。從公式中可以看出:液體對物體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物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形狀 、浸沒的深度等均無關。

適用條件:液體(或氣體)。

(3)求積原理:“窮竭法”。阿基米德還有一個傑出發現是指出圓球的體積和表面積都是外切圓球的圓柱體體積和表面積的2/3。

擴展資料:

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的定律的發現已經被廣泛應用在人類社會生產的各個領域,它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根據浮力原理,施加在一個部分或整體淹沒於液體中的物體的作用力,等於該物體液內體積所排出的液體重量,這對於計算物體的密度,進而進行潛艇、遠洋輪船、船隻的設計建造,具有關鍵性意義,所以人們利用阿基米德定律是比較廣泛的。

阿基米德定律:浸在靜止流體中的物體受到流體作用的合力等於該物體排開的流體重力,方向豎直向上。其公式為F浮力=G排開流體,公式可進一步化為F浮力=ρ流體×g×V排開流體,該定律不僅適用於液體,也適用於氣體。

阿基米德第三定律是啥?

流體靜力學的一個重要原理,它指出,浸入靜止流體中的物體受到一個浮力,其大小等於該物體所排開的流體重量,方向垂直向上並通過所排開流體的形心。這結論是阿基米德首先提出的,故稱阿基米德原理。結論對部分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同樣是正確的。同一結論還可以推廣到氣體。

阿基米德有哪些定理

阿基米德定律的內容是:浸在液體裏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於被該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重量。阿基米德(Archimedes)定律力學中的基本原理之一。

1、物理學中

(1)浸在液體(或氣體)裏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的液體(或氣體)的重量。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Archimedes'principle)。該定律是公元前200年以前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所發現的,又稱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可用下式計算:F浮=ρ液(氣)gV排。

(2)槓桿原理: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L1=WL2。

2、數學中阿基米德原理指對於任何自然數(不包括0)a、b,如果ab,由柳洪平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