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山色半城湖上一句是什麼

一城山色半城湖上一句是什麼

一城山色半城湖”的上一句:四面荷花三面柳。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意思:

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楊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出處:

山東濟南大明湖鐵公祠(祀明人鐵鉉)的楹聯。清嘉慶九年(1804年)夏,山東提督學政、歷史學家劉鳳誥與山東巡撫、書法大家鐵保,曾在鐵小滄浪宴飲,興致勃然,劉氏即席賦得聯語: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鐵保即席書丹。此聯石刻至今嵌在庭園西廊壁洞門兩側,已成為形容濟南古城風貌的名聯佳句。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賞析:

第三句四面荷花三面柳”,南朝”指東晉以後隋代以前的宋、齊、樑、陳四個朝代,都建都於建康(今江蘇南京),史稱南朝。四百八十寺”是形容佛寺很多。因為那時,南朝佛教非常盛行,寺廟也建得很多。這句意思是説,南朝遺留下了四百八十多座古寺。這裏,詩人在水村山郭酒旗風”上一轉,視線集中在寺廟”上,想象空間拉大,思維回溯到南朝”,這樣,給增強了詩歌歷史文化意藴,而且提升了詩歌的審美境界。同時,詩人用寺”代指佛教,並用四百八十”這個虛數來修飾,不但使詩歌富於形象感,也照應着首句中的千里”,更為重要的是表現了南朝時代佛教盛行的狀況,併為後面結句中的抒情奠定基礎。

第四句一城山色半城湖”。煙雨”即如煙般的濛濛細雨。這句的意思就是説無數的樓台全籠罩在風煙雲雨中。這裏,詩人不用寺”,而又改換成了樓台”,這不僅是為了避免用詞重複,更主要的是適應煙雨”這樣的環境。在這裏,詩人通過虛實結合,有眼前而歷史,內心無比感慨——歷史總是不斷髮展變化的,朝代的更替也是必然的。這裏,詩人以審美的眼光,欣賞着江南春的自然美景;詩人以深邃的思維,穿過時空,感悟歷史文化的審美意義。

相關原文:

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

嗡嗡叫,幾聲淒厲,幾聲抽泣。

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

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

多少事,從來急;

天地轉,光陰迫。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

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相關譯文:

小小的地球上,有那麼幾個國家,像幾隻碰壁的蒼蠅一樣嗡嗡叫喚,貌似聲色俱厲,又像哭泣聲一樣。這些國家好比那大槐樹下的螞蟻一樣吹噓自己的國家有多強大,卻不知道他們的所做所為,就像蚍蜉撼大樹一樣可笑!我們吹響衝鋒的號角(飛鳴鏑),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席捲他們。

天下的事情,從來都是那樣急切;日月輪迴,光陰緊迫。要等一萬年後才等來勝利,實在是太久,我們要抓緊時間,力求主動,一城山色半城湖。當今的世界上,四海翻騰,風雲變幻,五洲震盪,形勢詭譎,我們要消滅所有危害人類的敗類,還世界一個太平。

江西才子”劉鳳誥

在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大門的楹柱上有一副對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幅楹聯將濟南風光特徵概括得恰到好處,吸引了大量的遊客。這幅楹聯的作者就是被譽為江西才子”的劉鳳誥。

劉鳳誥(1760?1830),字丞牧,號金門,是萍鄉市上栗縣赤山鄉石觀泉村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後,授翰林院編修。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升任翰林院侍讀學士。其後歷任國子監祭酒、太常寺卿、內閣學士、兵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職。其間先後任過廣西、山東、浙江等省的學政,充當過湖北、山東、江南等省的鄉試正考官。乾隆皇帝很賞識他,稱他為江西大器”。

大明湖的歷史:

大明湖歷史悠久,湖名見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間,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水經注·濟水注》中便有記載:濼水北流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東、北兩面則湖。”文中所指大明湖位置在今五龍潭一帶,而現今大明湖一帶水域則名歷水陂”。

大明湖勝景自唐代起就名揚四海。北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曾鞏任齊州(即今濟南)知州時,為防禦水患,修建了北水門,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經年水位恆定,並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橋,使之漸成遊覽景觀。

明代重修城牆,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經過歷代清淤整治,植荷栽柳,至清代已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秀麗景色。

1958年濟南市政府將大明湖一帶正式闢建為大明湖公園,經過疏浚清淤、修繕擴建,砌築了湖岸,美化了園容,恢復重建了名勝古蹟,增添了茶社飯店、遊船和遊樂設施,使之舊貌變新顏,姿容勝往昔,成為濟南乃至全國著名風景遊覽區。

大明湖的介紹:

大明湖,山東省濟南市區湖泊、濟南三大歷史名勝之一。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舊城區北部,是由濟南眾多泉水匯流而成,湖水經濼水河注入小清河。水面面積57.7公頃,水深平均2~3米。 大明湖景色優美秀麗,湖水水色澄碧,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天下第一泉風景區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

大明湖歷史悠久,紀念古人政績、行蹤的建築以及自然景觀很多,諸如歷下亭、鐵公祠、小滄浪、北極閣、匯波樓、南豐祠、遐園、稼軒祠等,引得歷代文人前來憑弔、吟詠。唐代以後的歷代詩人,都留下了著名的詩篇。

解放後,於1957年正式闢建成公園,幾經修繕美化,成為濟南市著名的遊覽勝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