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藝經傳中六藝是指什麼

六藝經傳中六藝在古代是指六種經書,即《詩經》《書經》《禮記》《樂經》《易經》《春秋》。這種合稱始見於《莊子--天運篇》,是指經過孔子整理而傳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六藝經傳中六藝是指什麼

六藝中《書經》指《尚書》,《易經》指《周易》,而《樂經》已經失傳,所以通常又叫“五經”。這六部古籍並非孔子所作,孔子僅僅是對它們做了一些整理工作。這六部古書,從遠古留存下來,在孔子之前,為王室貴族所有,歷代統治者都很珍惜重視。

而人們單獨常説的六藝是指六種技能,即禮、樂、射、御、書、數,開始於周王朝,是周王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


六藝經傳中六藝指什麼

六藝經傳中六藝在古代是指六種經書,即《詩》、《書》、《禮》、《樂》、《易》、《春秋》。這種合稱始見於《莊子--天運篇》。是指經過孔子整理而傳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六藝經傳的全名依次為《詩經》《書經》(即《尚書》)《禮記》《易經》(即《周易》)《樂經》《春秋》。其中《樂經》已失傳,所以通常稱“五經”。

這六部古籍並非孔子所作,而是在孔子之前早已存在。孔子僅僅是對它們做了一些整理工作。這六部古書,從遠古留存下來,在孔子之前,為王室貴族所有,深為歷代統治者所寶重。《國語·楚語上》記載申叔時談到教育王室公子時所開列的教材即包含了這六部古書。

我們常説的六藝是指六種技能,即禮、樂、射、御、書、數。中國周朝的貴族教育體系,開始於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

韓愈的《師説》有“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一句,其中的“六藝”是指什麼?

最早的“六藝”出現在夏朝,是指六種技能。從中國最古代的朝代開始,許多王侯貴族必須要學習“六藝”。到了後來,掌握“六藝”幾乎是對每個人最基本的要求。六藝指的是禮、樂、射、御、書、數六種技能。

六藝之首,也就是第一門課“禮”。這個“禮”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思想品德課,政治課,日常行為規範課。“禮”包括五禮,五禮分別有: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嘉禮。吉禮學的就是祭天祭地祭祖先的禮儀。在古代祭祀的規矩是很有一套説辭的。這就就是古代的文化。凶禮,就是喪事,有人去世,古代的人去安慰離世者親屬所用到的話語,比如節哀順變,祝令堂跟着佛光走,通往往生,這一類的用語。賓禮學的就是去別人家做客該懂的禮儀。在比如説軍禮,就好像我們今天看升國旗行的注目禮,也是一種軍禮。那個時候的軍禮比起現在要複雜不少。嘉禮也就是學習如何表揚讚美別人,如果讚美,當時也是有一套文化説辭。所以當時的“禮”也相當於今天的德育教育,通俗的説就是要學做事先要學做人。

中國古代的文明,樂教文明可謂是有着非常重的文化地位。孔子反覆強調過禮樂的重要性,他説:一個國家興衰的標誌就是禮樂。用音樂來教育人,這在古代中國有專門的名字就叫樂教,史書上記載,從商周開始,古人就非常非常重視音樂的薰陶。

“古者射以觀德”,“射”作為中國古代六藝之一,不僅是一種體育競技,更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活動。“御”,簡單的説就是騎馬,還包括駕駛馬車的技術,和現在的考駕駛證很像,當時考騎馬不多,往往會考駕駛馬車的技術。

“書”,指的就是書法,能寫一首好字和好的文章,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語文課。

“數”,顧名思義就是數學,數學這個東西大約從三百萬年前有人類的時候就開始使用和實踐了吧。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時代的結繩計數。所以這個“數”也是一門很久遠的學科,這一科也是古代學子必考的一門科目。

簡單地歸納為: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裏。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韓愈的《師説》有“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一句,其中的“六藝”是指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儒家經典。

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温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故《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樂》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煩;《春秋》之失,亂。其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矣;疏通知遠而不誣,則深於《書》者矣;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於《樂》者矣;潔靜精微而不賊,則深於《易》者矣;恭儉莊敬而不煩,則深於《禮》者矣;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於《春秋》者矣。

白話翻譯:

孔子説:“進入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教化情況就可以知道了。如果那裏的人們温和、柔順、敦樸、忠厚,就是以《詩》教化的結果;博古通今而有遠見,就是以《書》教化的結果;豁達、平易而又善良,就是以《樂》教化的結果;內心潔淨、精查隱微,就是以《易》教化的結果;恭敬、節儉而又端莊,就是以《禮》教化的結果;善於連綴文辭、排比史實,就是以《春秋》教化的結果。

説到這裏,大家對古人的學習也有了一定的瞭解,所以古代學子的學習其實一點也不輕鬆,不是像電視劇裏面對着書本搖頭晃腦這麼簡單。自古學子也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六藝經傳指的是什麼

“六經”的.經文和傳文。六藝,此處是指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傳”指傳記,解釋六經的著作。下面我為您整理六藝經傳指的是什麼,希望能幫到您!

“六藝經傳”一詞源於《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所引其父司馬談之言:“夫儒者六藝為法,六藝經傳以千萬數,累世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

詞語分開解釋:

六藝 : ①古代指禮(禮儀)、樂(音樂)、射(射箭)、御(駕車)、書(識字)、數(計算)等六種科目。 ②古代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種儒家經書。

經傳 : 原指經典和古人解釋經文的傳。泛指比較重要的古書:不見~。

師説

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國小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羣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説》以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