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分冬夏至時間

中國從古至今就有“二十四節氣”的説法,它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出了一歲(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的規律,將一年劃分為總共二十四個節氣,即: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由於“二十四節氣”反映的是太陽週年運動,所以“二十四節氣”在公曆的日期是相對固定的,前後相差只有1-2日。其中:

春秋分冬夏至時間

春分是在每年的公曆3月20-22日交節。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它在天文學上有重要意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自這天以後,太陽直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南半球各地夜漸長晝漸短。春分時節,我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外均進入了明媚的春天。這時節,氣候温和,雨水充沛,陽光明媚,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春秋分冬夏至時間 第2張

夏至是在每年的公曆6月21-22日交節。夏至是一年裏太陽最偏北的一天,是太陽北行的極致。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陽光直射點開始從北迴歸線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減短。夏至日過後,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角也開始逐日降低。同時,夏至到來後,夜空星象也逐漸變成夏季星空。

春秋分冬夏至時間 第3張

秋分是在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交節。秋分這一天同春分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從這一天起,陽光直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南半球相反。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

春秋分冬夏至時間 第4張

冬至是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而冬至以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漸變長了。冬至節氣,意味着開始進入寒天,民間便開始“數九”計算寒天了,從冬至逢壬日開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一般“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當數到九個“九天”,此時寒氣已盡,天氣就暖和了。

春秋分冬夏至時間 第5張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表達了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藴含着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着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