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在歷史上下過雪嗎

廣東省深圳市在歷史上下過雪嗎的答案是:沒有

廣東省深圳市在歷史上下過雪嗎

從1952年有氣象記錄至2016年1月25日,深圳並未記錄到下雪。

64年來深圳共發生17次寒潮,市氣象台專家指出,自1952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深圳共發生17次寒潮,平均3年多發生一次,最早的寒潮出現在1956年1月21~1月24日。

2016年1月24日深圳首次記錄到冰粒,深圳因為寒冷天氣回波強度不夠,所以沒有出現下雪。

由於降水雲團主要集中在廣東省中南部地區(雷州半島除外),深圳位於降水雲團的中心,在冷空氣和降水雲團的雙重夾擊下,深圳24日白天出現了小雨夾雜冰粒的降水現象,25日將出現低至1℃氣温,降温劇烈程度實屬歷史罕見,降雨和風勢強勁。

2016年1月23日晚,深圳市氣象台發佈消息稱,由於氣温低、風大,再加上近幾天來梧桐山頂始終籠罩在雨霧中,山頂的茅草、樹枝乃至自動氣象站都“凍”上了一層冰殼,不過這並不是雪,是“凝凍”現象。

由於深圳梧桐山頂氣温低於0℃,而且近日始終處於雲霧之中,空氣濕度很大,因此空氣中的霧滴或雨滴遇到草木或電線杆、地面等低於0℃的物體就結了一層冰殼。這種現象在深圳比較罕見,也僅出現在梧桐山這樣的高山上。

1、需要具備氣温維持在0℃附近或低於0℃——凝結條件。

2、是出現持續的凍雨、毛毛雨或濃霧——水汽條件。

3、適當的風速——助推凝結。

下雪,下雪是一種自然現象,空中的水汽凝華後,又重新落到地面上的過程,水是地球上各種生物存在的根本,水的變化和運動造就了我們今天的世界。在地球上,水是不斷循環運動的,海洋和地面上的水受熱蒸發到天空中,這些水汽又隨着風運動到別的地方,當它們遇到冷空氣,形成降水又重新回到地球表面。這種降水分為兩種:一種是液態降水,這就是下雨;另一種是固態降水,這就是下雪或下冰雹等。

下雪是一種自然現象,由於天空中氣象條件和生長環境的差異,造成了形形色色的大氣固態降水。這些大氣固態降水的叫法因地而異,因人而異,名目繁多,極不統一。為了方便起見,國際水文協會所屬的國際雪冰委員會,在徵求各國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於1949年召開了一個專門性的國際會議,會上通過了關於大氣固態降水簡明分類的提案。這個簡明分類,把大氣固態降水分為十種:雪片、星形雪花、柱狀雪晶、針狀雪晶、多枝狀雪晶、軸狀雪晶、不規則雪晶、霰、冰粒和雹。前面的七種統稱為雪。為什麼後面三種不能叫做雪呢?原來由氣態的水汽變成固態的水有兩個過程,一個是水汽先變成水,然後水再凝結成冰晶;還有一種是水汽不經過水,直接變成冰晶,這種過程叫做水的凝華。所以説雪是天空中的水汽經凝華而來的固態降水。(十種大氣固態降水示意圖,從上向下分別為:雪片、星形雪花、柱狀雪晶、針狀雪晶、多枝狀雪晶、軸狀雪晶、不規則雪晶、霰、冰粒、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