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五千里長徵由來是什麼

兩萬五千里長徵由來是什麼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最初並沒有使用“長征”這個名稱。中央紅軍行動之初,所確定的行動目標是到湘鄂西地區與紅紅6軍團會合,然後實施反攻,打破國民黨軍的“圍剿”,恢復中央蘇區。因此,當時所使用的名稱是“長途行軍與戰鬥”、“遠征”、“轉移”或“戰略轉移”,而在中革軍委與紅軍總部機關所發佈的命令、指示中則稱之為“西征”“突圍”。

1、這些名稱,一直使用到了1935年5月中央紅軍經過彝民區。

2、此時,距離中央紅軍離開江西中央蘇區已經有七個多月的時間了。

3、1935年5月,中央紅軍進入大涼山冕寧地區彝民區,紅軍總司令朱德發佈《中國工農紅軍佈告》,佈告寫道:“紅軍萬里長征,所向勢如破竹”。

4、在成立冕寧縣革委會大會上,朱德講話中又提到“長征”一詞。

5、這是最早見到使用“長征”一詞。

6、1935年6月12日,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在四川西北的達維、懋功地區會師。

7、中革軍委機關報《紅星報》刊登了紅軍總政治部宣傳隊專門為慶祝會師而譜寫的《兩大主力會合歌》,歌詞中使用了“萬餘里長征”的提法。

8、隨後,1935年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毛兒蓋會議所形成的《中央關於四方面軍會合後的政治形勢與任務的決議》中,明確指出:“一方面軍的一萬八千里長征,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偉大事業”。

9、這是在正式的中央文件中首次使用“長征”的名稱。

10、此後,長征的名稱在中央文件中多次出現,同時,隨着紅軍北上征程的延伸,對長征的表述也逐步變成了“兩萬餘里長征”。

11、1935年10月,紅一方面軍主力到達陝北。

12、此時,從江西瑞金算起,紅一方面軍即中央紅軍,已經跨越了十一個省,行程兩萬五千餘里。

13、11月,在陝北召開的紅一方面軍全軍幹部大會上,毛澤東激昂豪邁地宣告:“從瑞金算起,十二個月零兩天,共三百六十七天,戰鬥不超過三十五天,休息不超過六十五天,行軍約二百六十七天,如果夜行軍也計算在內,就不止二百六十七天。

14、我們走過了贛、閩、粵、湘、黔、桂、滇、川、康、甘、陝,共十一個省,根據一軍團的統計,最多的走了兩萬五千裏,這確實是一次遠征,一次名副其實的、前所未有的長征!”在中共中央、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中革軍委所發表的宣言中和中共中央領導人的講話中,也開始使用“兩萬五千里長徵”的名稱。

15、毛澤東於1935年12月在黨的活動分子會上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中,明確指出“長征”的意義。

16、從此,黨史、戰史、軍史就把這段歷史稱為長征時期,“長征”一詞就不是一般含意的戰略轉移了。

17、今天所説的長征,已經不是單指中央紅軍的長征,而是指由中央紅軍即紅一方面軍和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紅25軍等組成的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分別由不同的起點出發,縱橫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甘肅、湖北、河南、陝西、青海等省,行程數萬裏,涉過數十條大江、大河,翻越數座終年積雪的雪山,穿越人跡罕至的草地,通過數十個少數民族居住區,進行大小戰役、戰鬥近六百次,攻佔縣城一百餘座,衝破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最終會師陝北,完成中國革命大本營奠基大西北的偉大戰略轉移和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偉大戰略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