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漢墓位於哪個省

馬王堆漢墓位於哪個省的答案是:湖南省長沙市

馬王堆漢墓位於哪個省

馬王堆漢墓位於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馬王堆街道,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的家族墓地。1972——1974年先後進行3次考古發掘,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貴文物,包括700餘件工藝繁複的精美漆器,500多件織精繡美的絲織衣物等,是20世紀世界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馬王堆漢墓的發現為研究漢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業和科技的發展及長沙國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資料。

1972年至1974年先後在市區東郊瀏陽河旁的馬王堆挖掘出土。一號漢墓出土的女屍,時逾2100多年,形體完整,全身潤澤,部分關節可以活動,軟組織尚有彈性,幾乎與新鮮屍體相似。它既不同於木乃伊,又不同於屍臘和泥炭鞣屍。是一具特殊類型的屍體,是防腐學上的奇蹟,震驚世界,吸引不少學者、遊人觀光。女屍經解剖後,軀體和內臟器官均陳列在一間特殊設計的地下室內。

馬王堆漢墓的發掘,對我國的歷史和科學研究均有巨大價值,其出土文物異常珍貴。從三號墓中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經考證,比《黃帝內經》(成書於春秋戰國時代)可能還要早,書中記載了52種疾病,還提到了100多種疾病的名稱,共載方280多個,所用藥物計240多個。這是我國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劑。《五十二病方》的發現,補充了《內經》以前臨廣西壯族自治區醫學的內容,是一份非常珍貴的醫學遺產。

一號墓所在的土冢的封土,在挖掘前高20餘米,底徑50-60米,大部分為夯土,頂部為圓形平台,直徑約有20多米,大部分為人工堆砌,封土下側為自然形成的一座高約4-5米的小土堆。封土下為墓葬,挖掘自然土堆而成,形制為帶斜坡墓道的長方形土坑豎穴,方向為南北朝向。斜坡墓道位於墓坑北側正中,上寬下窄,最上端寬約3.1米,下端寬約2米。墓道的坡度根據靠近墓室一端大致判斷為36°,靠近墓室的一端距離墓穴底端高約3.5米,具體長度因沒有發掘而未知。

墓口南北長19.5米,東西寬17.8米,從墓口向下有四層台階,第一層台階長16.8米,東西寬15.42米;第二層台階長14.64米,寬12.8米;第三層長12.54米,寬10.45米;第四層台階長10.34米,東西8.45米。每層台階高約為1米至1.5米,台階牆壁與每層夾角為105至108度,每層底面憑證,台階下方為鬥型坑壁。

二號墓位於一號墓的正西側,即馬王堆雙堆的另外一座。二號墓的墓口距離一號墓墓口最近距離約為23米。墓坑為帶斜坡墓道的豎穴,南北朝向。封土堆上部為不規則橢圓形,南北長11.5米,東西寬8.95米。近底部3米處為長方形的墓室,長約7.25米,寬5.95米。墓道口位於北側正中,靠近墓室一側建有兩座跪姿陶偶人,有殘損。墓室內部正中為槨室,槨室外填滿白膏泥和黃膏泥。由於經過盜掘,棺槨上層已經腐爛,無法辨別情況,僅底板保存完好,一共4層,可推斷其為一槨三棺或二槨二棺結構。

三號墓與一號墓共用同一個大封土堆,墓口上方的原屬於三號墓的封土堆僅剩餘2米多,為五花土。墓坑為帶墓道的長方形豎穴,方向為南北方向,深約17.7米。墓口南北長約16.3米,東西寬約15.45米。墓口以下有3層台階,每層內收1米左右,下方為鬥型坑壁,直達墓底。墓道位於墓坑北端中部,坡度為19°,靠近墓口一側建有兩座跪姿陶偶人,有殘損。墓底和槨室周圍填充有木炭,木炭上方有白膏泥。棺槨共有二槨三棺,墓底放置有三根墊木。棺室長2.61米,寬1.2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