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頭牡丹鸚鵡多少天孵出小鳥

棕頭牡丹鸚鵡多少天孵出小鳥的答案是:約19天

棕頭牡丹鸚鵡多少天孵出小鳥

費氏牡丹鸚鵡(學名:Agapornis fischeri):體長一般在13-15釐米,體重50-55克。是七彩繽紛的小鸚鵡,深橙色的額頭和臉頰,前胸黃色,體羽青綠色,尾紫藍色,有一對鑲着白邊的眼睛,嘴鮮紅色,腳灰色,鳥喙紅色,虹膜棕色。經人工培養還有多種色系的品種:如黃、白、鈷藍、紫、灰、銀、乳白及雜紋等。

生活在非洲熱帶叢林中,常集大羣生活,一般在樹洞中營巢繁殖,以各種植物種子、水果和槳果為食。在野外,該鳥常集羣危害農作物及果園,遭到當地農民驅趕。由於這種鳥羽色豔麗,常被捕捉飼養,致使野生數量越來越少。分佈於坦桑尼亞北部、賽倫蓋提國家公園、盧旺達、布隆迪;從籠中逃脱的鳥在各地都有族羣,大多棲息於坦桑尼亞、肯尼亞等沿海地區。

棕頭牡丹鸚鵡一年中除炎熱的夏季外,其他季節都可以繁殖。一般雌鳥每窩產蛋6-8枚,孵化期約19天。孵化過程中,雄鳥堅守在巢外看護並飼餵雌鳥,而雌鳥除取食、飲水和排糞時外出外,始終堅持孵化。雛鳥出殼後由親鳥飼餵,35-40天方能離巢,50天左右才獨立生活,6個半月達到性成熟。

牡丹鸚鵡的飼養可選用金屬籠,大小如芙蓉籠。飼料主要是稻穀、粟子、碎玉米、黍和小米以及麻籽、葵花籽、花生米等。但油脂飼料不能喂得大多,否則會引起脱羽。青綠飼料是青菜、蘋果等。青菜不能缺少,供應不足會產下不受精的卵,有時還會造成啄羽現象。

在繁殖季會組成20-80只左右的羣體,生性非常吵雜,往往還沒看見其蹤跡就會先聽見那尖鋭刺耳的鳴叫;平時會大批聚集於農耕區,覓食黍類、玉米和穀類作物等。有時候會高達數百隻;大多在地面覓食,個性十分活潑大膽,可以在很近的距離內接近它們。

費氏牡丹鸚鵡有季節性遷移的習性,平常是遊牧性質的鳥種,活動的地點完全視食物充足與否而定。主要以地面上的草類種子、漿果、水果、植物嫩芽等為食。也會定期前往農耕區覓食農作物,造成相當程度的損害。

人工飼養牡丹鸚鵡,可成對或成羣籠養,每對鳥的活動空間不得小於0.5立方米。鳥籠需用12號鉛絲編制,網眼的直徑不得超過2釐米,以防鳥鑽出飛走。籠底應鋪細砂,並及時清理糞便,保證籠內清潔衞生。牡丹鸚鵡常餵給稻穀、穀子、小米等飼料,還可加喂麻籽、葵花籽、牡蠣粉、葉菜和水果。日常可把稗子、稻穀、穀子按3:2:2的比例混合餵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