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大學聯考是哪年

恢復大學聯考是哪年的答案是:1977年

1977年9月,中國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已經停止了10年的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以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上大學。

1977年,由於文化大革命的衝擊而中斷了十年的中國大學聯考制度得以恢復。擴大了高等教育的入學門檻(1966-1976年是由工、農、兵推薦上大學)。1977年9月,中國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已經停止了10年的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以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上大學。

這是具有轉折意義的全國高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大學聯考的招生對象是: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複員軍人、幹部和應屆高中畢業生。會議還決定,錄取學生時,將優先保證重點院校、醫學院校、師範院校和農業院校,學生畢業後由國家統一分配。

1977年,查全性面諫鄧小平同志,首倡恢復大學聯考並被採納,被譽為“倡導恢復大學聯考第一人”。大學聯考制度的恢復,使中國的人才培養重新步入了健康發展的軌道。據瞭解,恢復大學聯考後的二十多年裏,中國已經有1000多萬名普通高校的本專科畢業生和近60萬名研究生陸續走上工作崗位。

恢復大學聯考是哪年

一是改善社會風氣。恢復大學聯考後,招生採用公平競爭、擇優錄取的原則,使原來盛行“走後門”的社會風氣為之一變,淨化了社會風氣。恢復大學聯考的最大社會意義就是在分數面前人人平等,改善了社會風氣,使中國社會從此迎來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天。從此,公平競爭、擇優錄取的意識,成為中國社會的普遍信念,不僅向整個教育生態系統蔓延,而且逐漸擴展到中國社會的各個領域。

二是促進社會流動。表面上看,大學聯考不過是高等學校招生考試,但是,它的社會作用卻遠遠超出考試、招生、教育。就其本質而言,大學聯考是由國家主持的、對年輕一代完成基礎教育任務之後,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的、基礎性社會分工。在20世紀90年代初以前,凡通過大學聯考進人高等學校的,畢業後即成為腦力勞動者,農民即轉為城市居民,年輕人高中畢業後,大學聯考是他們一生中決定性的第一步。這是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大學聯考、每年大學聯考都像盛大節日一樣的根本原因。大學聯考能夠改變命運,使許多人跳出農門,成為“準幹部”身份的大學生。在當時,大學聯考可以改變人的身份和地位,促進社會階層流動的功能相當強大。許多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以及在工廠勞動的青年,從田間地頭和工廠車間,直接上到大學,變化的幅度相當大,畢業後多數走上重要崗位,許多人日後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

三是維護社會穩定。恢復大學聯考在當時猶如一聲號令,使全民的精神為之一振,使社會風氣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它盪滌了“讀書無用論”“唯成分論”的濁流,為百廢待興的中國大地吹來了第一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風。恢復大學聯考是撥亂反正的重要舉措,使中國的人才培養重新走上健康的軌道,在使中國社會由亂而治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廣大青年從迷茫、躁動、灰心轉為積極、冷靜、向上,社會秩序得以恢復,中國社會得以重新走上正軌。從此,大學聯考一直髮揮着維護社會秩序和社會穩定的功能,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