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賢鎮共有多少自然村

禮賢鎮共有多少自然村的答案是:45個

禮賢鎮共有多少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禮賢鎮下轄4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禮賢鎮禮賢西大街50號。

北京市大興區下轄鎮,地處大興區南部,介於東經116°19'07"~116°31′16″,北緯39°30'22″~39°36'02"之間。東、南與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接壤,西靠榆垡鎮,北接龐各莊鎮、魏善莊鎮。鎮域面積93.83平方千米。

禮賢鎮由原禮賢鎮和原大辛莊鄉合併而成。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禮賢為解放區的大興縣人民政府駐地。1949年,屬大興縣第一區。1953年,建禮賢鄉。1958年,屬安定鎮人民公社。1961年,建禮賢人民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1990年,禮賢鄉改鎮,轄19個行政村。原大辛莊鄉位於鎮域西部,原屬順天府宛平縣,1949年劃歸大興縣。1953年,建大辛莊鄉。1958年,劃歸榆堡人民公社。1961年,建大辛莊人民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轄19個行政村。2000年5月,大辛莊鄉併入禮賢鎮。截至2018年末,禮賢鎮有户籍人口43333人。

之所以説這一時期是村落髮展史上的一個關鍵點,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一時期的漢語中出現了“村”字。在此之前,有“聚”“裏”“格”“廬”這類對聚落形態的稱呼,但尚無“村”字。而魏晉南北朝時期,“村”被運用至郊野聚落的命名之中,其後這種稱謂再未發生大的變化,並一直延續至今。

現存典籍中,最早出現“村”字的是《三國志》,“村”與“落”連用,共出現了兩次。其一,為卷十六《鄭渾傳》載:“以郡下百姓,苦乏材木,乃課樹榆為籬,並益樹五果;榆皆成藩,五果豐實。入魏郡界,村落齊整如一,民得財足用饒。”其二,為卷三十《烏丸鮮卑東夷傳》載:“北沃沮一名置溝婁,去南沃沮八百餘里,其俗南北皆同,與挹婁接。挹婁喜乘船寇鈔,北沃沮畏之,夏月恆在山巖深穴中為守備,冬月冰凍,船道不通,乃下居村落。”《鄭渾傳》中的村落位於曹魏某處城外,與今天的村落所處環境相同。

而“齊整如一”“民得財足用饒”的表述,顯示出這個村落秩序井然,較為繁榮。《烏丸鮮卑東夷傳》中所載的村落位於北沃沮,為東北部的少數民族區域。村落是北沃沮民眾冬季的臨時居所,其夏季則仍舊生活在“山巖深穴”中,帶有原始的遊牧部落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