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獅的歷史

舞獅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民間藝術,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獅子舞在舊時稱“太平樂”,唐代時更得到廣泛的發展。

舞獅的歷史

在一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舞獅形成了南北兩種表演風格。

舞獅被認為是驅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節慶或有重大活動必有舞獅助興,長盛不衰,歷代相傳。

舞獅活動也廣泛流傳於海外華人社區,有華人之處,必有舞獅,這成為了揚民族之威、立中國之魂的重要儀式,以及海外同胞認祖歸宗的文化橋樑,其文化價值和影響十分深遠。

舞獅的起源:中國舞獅,以“北獅”起源得最早

相傳在北魏武帝遠征甘肅河西,俘虜胡人十萬之多。

魏武帝令胡人獻舞娛樂。

胡人以木雕獸頭,兩大五小,披獸衣,集八音樂,武士三十餘人,起舞於御前。

武帝龍心大悦,賜名“北魏瑞獅”,恩准俘虜回國。

獅子舞便在北方流傳開來,以後便有了“北獅”之稱。

舞南獅中國民間有數個傳説,傳説之一是在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夢見一頭毛色五彩斑斕的瑞獸來朝拜。

回京後,乾隆皇命人照他夢中所見的瑞獸形象來扎制一隻,每在節日及慶典時命人舞動,喻為國泰民安,太平吉祥。

舞獅的禁忌有哪些:舞獅禁見神不參拜客家傳統中多神論,每村每屋都有守護神,是每村每屋中的精神支柱,舞獅隊伍經過神壇,一定要參拜,否則視為不懂禮節,看不起本村人,村中鄉人也不會出錢請舞獅隊。

舞獅禁先從新屋表演傳統民俗中,不到祖屋先舞獅者,其後裔新屋,不能請其舞獅。

據傳此規矩與客家崇拜祖先有關。

舞獅禁從右邊進入圍屋傳統民俗中,認為右邊為小片,左邊為大片,圍屋來龍處在左邊,所以舞獅隊伍一定要從左片進入圍屋,左邊來龍來獅,意兆龍騰獅躍,人財二旺。

所以舞獅隊伍禁忌從右邊進入圍屋。

而且進入圍屋前一定要走丁字步,敲添丁鑼進入圍屋參拜,意在祝此屋添丁發財,新年萬事如意。

舞獅隊員禁與圍屋相對而坐傳統民俗中,舞獅隊員禁與圍屋相對面而入坐,相傳圍屋中女子一般都在屋檐下看舞獅,舞獅隊員坐在屋檐下,背向着屋檐,女子站在其背後看舞獅,如果相對向而坐,會視為輕眺,而遭冷落。

禁打亂鼓傳統打鼓分快鑼、慢鑼,獅鑼與龍鑼,如果亂打一通,視為不尊敬本屋,而受到驅逐。

參神禁吹滅神前及花燈燈盞神前及花燈燈盞,每一盞代表一位新丁,燈火愈旺,代表新丁愈興,如果不小心吹滅了燈火,輕則賠禮,重則驅逐出門。

禮讓舞獅隊如果遇上本圍屋的獅子,或是比自已早來的舞獅隊伍,要拱三下獅頭,以示禮讓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