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是一線城市還是二線

武漢是一線城市還是二線的答案是:新一線城市

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城中交匯,形成武漢三鎮(武昌、漢口、漢陽)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水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四分之一。作為中國經濟地理中心,武漢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和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武漢是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戰略支點、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是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中國光谷致力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根據國家發改委要求,武漢正加快建成以全國經濟中心、高水平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四大功能為支撐的國家中心城市。

市郊黃陂境內的張西灣古城遺址為4300年前古人類生活的重要遺存。盤龍城遺址是距今約3500年前的商朝方國宮城。春秋戰國時期,武漢屬楚國管轄。 [20]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吳黃武二年(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唐朝詩人李白曾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這是武漢第一次成為一級行政單位(相當於現代的省一級)的治所。

武漢是一線城市還是二線

中國最大城中湖——武漢湯遜湖

武漢市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具有常年雨量豐沛、熱量充足、雨熱同季、光熱同季、冬冷夏熱、四季分明等特點。

武漢年平均氣温15.8℃—17.5℃,極端最高氣温41.3℃(1934年8月10日),極端最低氣温為-18.1℃(1977年1月30日)。年無霜期一般為211天—272天,年日照總時數1810小時—2100小時,年總輻射104千卡/平方釐米—113千卡/平方釐米,年降水量1150毫米—1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8月,約佔全年降雨量的40%左右。

武漢市江河縱橫、湖港交織,長江、漢水交匯於市境中央,且接納南北支流入匯,眾多大小湖泊鑲嵌在大江兩側,形成湖沼水網。

截至2017年末,武漢市有大小湖泊166個,被稱為“百湖之市”,在正常水位時,湖泊水面面積867.07平方千米。湯遜湖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面積達47.6平方千米),面積33.9平方千米的東湖在中心城區退居第二 [39] ,梁子湖是中國生態保護最好的兩個內陸湖泊之一。

武漢市已發現礦產33種,礦點154處,潛在經濟價值8400多億元,其中,冶金輔料和建築材料儲量最大,擁有全國最大的熔劑石灰石、白雲巖、石英砂巖基地,膨潤土礦儲量1.18多億噸,居全國第一位。發現優質礦泉水、熱泉8處。此外,還發現金礦點11處,銅礦點9處,錳礦、磷礦點各2處,並有5處發現石油、天然氣的“油氣顯示”。

截至2021年末全,武漢市常住人口1364.8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0.1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54.15萬人,佔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84.56%,比上年末提高0.25個百分點。年末全市户籍人口934.1萬人。全年户籍出生人口8.2萬人,出生率8.97‰;死亡人口5.4萬人,死亡率5.90‰。 [231]

根據湖北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武漢市常住人口為12326518人。 [188]

武漢是一個多民族散雜而居的城市。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武漢市少數民族總人口數為8.8441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0.9%。全市少數民族人口中超過1000人的民族有12個,其中土家族30215人,回族2177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