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父憂守孝多少個月

丁父憂守孝多少個月的答案是:27

丁父憂守孝多少個月

丁憂屬於儒家傳統的孝道觀念,後多指用於官吏身份之人,遭逢父母去世後,則無論此人擔任何官何職,從得知喪事的那一天起,必須辭官回到祖籍,為父母守制二十七個月,期間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應考。丁憂分為丁父憂和丁母憂。

在古代,“丁”和“憂”的意思和我們現代是大不同的,“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憂”是居喪的意思,連起來“丁憂”就是遭逢居喪之意。而遭逢居喪時,做兒女的都要遵循一定的民俗和規定來“守制”。

在將近三年的丁憂期間,要吃、住、睡在父母墳前,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預吉慶之典。丁憂就是要報父母的恩,想想看,孩子出生三年內都離不開父母,時時刻刻都需要父母的照料,儒家講:“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當父母不在了,做子女的也要時時想念他們,至少在墳前守孝三年。

所以不論是在民間還是朝堂,古代的孝禮都是非常看重的。所以,在古代,當官員的父母去世後,官員必須立即停職回鄉守制,沒有特別特殊的原因,國家也不可以強招丁憂的人為官。

歷史上關於“奪情”最有名的例子是張居正。萬曆五年,張居正19年未相見的父親去世了,這時正值張居正掌握權力不久,各項改革事業剛剛鋪開,他當然不願意此時離職。恰逢小皇帝這時也對他崇拜得不得了,兩邊一拍即合,奪情!但是明代的輿論力量非常強大,無數官員上書譴責張首輔的不孝行為,結果小皇帝生氣了,當眾痛打反對者的屁股,有人甚至被打成殘疾。

這件事的結果是複雜的。對於張居正,奪情一事讓他愈發自我膨脹,開始了從賢相到權臣的轉變;對於萬曆,長大以後覺得自己被張老師騙了,拿奪情做文章,將死去的張居正抄家奪爵、子孫流放;而對於大明朝來説,由於萬曆記恨張居正,導致初見成效的張氏改革人亡政息。

史家嘗言“明實亡於萬曆”,追根溯源,張居正在權力與孝道之間的迷惘,竟成了引發明末大風暴的那對蝴蝶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