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由誰引入中原胡服

胡服由誰引入中原胡服的答案是:趙武靈王

胡服指的是當時胡人穿着的服飾,這種服飾最為顯著的特徵是衣長齊膝,腰部會繫着帶掛鈎的皮革腰帶,腳蹬短靴,更舒適便捷。

第一個引入胡服的人就是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他也是中國最早的一位服飾改革人,於公元前307年頒佈了全員推行胡服騎射的法令。其實在這之前中原地區的服飾基本上都是寬大的漢服,衣服長度大多都超過膝蓋,尤其是袖子寬大,即便是日常行走可能也會受到阻礙,而胡服則是完全相反的,因為周圍的胡人都是常年遊牧生活,所以他們的服飾都是窄袖短衣,幾乎全部都是緊緊的束着身體,幹起活來非常方便,趙武靈王才因形勢所迫頒佈了這一法令。

胡服最初在軍中非常流行,大多是帶有束腰帶,被稱為郭洛帶,使用帶鈎進行固定,而衣服和褲子相對漢服都非常狹窄,在袖口和褲腿口處都綁緊,並且鞋子大多是搭配長筒靴或者皮革靴,頭上則多帶有冠帽,十分的輕便。不過胡人是對西北方外族的統稱,所以胡服的樣式也有很多種,其中最常見且典型的就是圓形領口、高腰襦裙等,尤其是對唐朝的女性服飾影響最為深遠。

其實趙武靈王在推行胡服騎射之後,對於趙國戰爭形勢的逆轉也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之前的趙軍都是以步兵和車兵為主,但是騎兵則非常少,但遊牧民族的胡人則非常擅長騎馬射箭,因此他們在交戰的時候總是會敗給胡人,甚至長達18年都先後敗給了齊國、秦國等,這主要就是因為戰車大多隻能在平坦地區作戰,而步兵的兩條腿肯定比不過騎兵的四條腿,所以趙國就開始學習胡人的長處,最終實現了改革。

不僅如此,胡服的推行也使得中原漢族和周邊的少數民族相互融合,當時不僅是漢人穿上了胡人勞作的服飾,而且胡人也因為漢服飄逸而喜歡穿,可以説是增強了兩民族之間的文化認同,為之後秦國的民族融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胡服由誰引入中原胡服

唐代胡舞盛行,從文獻記載來看,胡舞的動作姿態,與舞蹈者的衣帽裝飾有密切關係。譬如從西域康國傳入的"胡旋舞",表演者的服飾就很有特點,據當時杜佑所編的《通典》一書記載,舞蹈者通常 為兩人,都穿"緋襖,錦繡綠緩渾襠褲,赤皮靴,白袴、雙舞急轉如風,俗謂之'胡旋'"。又如石國傳入的"胡騰舞",舞人都要戴一種虛頂的"織成蕃帽",身穿窄袖的細氈胡衫。

唐人劉言史《王中丞宅夜觀舞胡騰》詩中就有:"石國胡兒人少見,蹲舞樽前急如鳥。織成蕃帽虛頂尖,細氈胡衫雙袖小"的描寫。另外,在舞者的腰帶上還往往裝有金屬小鈴,隨着舞蹈者的運動節奏而發出和諧的聲響。這種服裝既是舞服,也是西域居民的日常便服,唐代婦女在模仿這種舞蹈時,也採用了這些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