鞦韆節又稱

鞦韆節又稱清明節。鞦韆節是清明節的另一種稱呼,在清明節時盪鞦韆是清明節的另一種古老習俗。

鞦韆節又稱

鞦韆的歷史很古老,起源於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地區,後來在春秋時期傳入了我國中原。

清明節習俗介紹:掃墓祭祖:是清明節最主要的活動內容。

在咱們湖北地區,武漢清明節有“掛紙”習俗。

荊州人來説,清明祭祖掃墓又稱“插青”,人們用各色的彩紙剪成條紋,再掛於竹棍一端,做成“清明吊”插於先人的墳頭。

但除了緬懷先人外,清明還有很多別的習俗。

盪鞦韆:古代清明節也稱“鞦韆節”。

民俗相傳,盪鞦韆可以驅除百病,而且蕩得越高,象徵生活過得越美好。

放風箏:在我國古代,放風箏不僅僅是一項遊藝活動,人們還認為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晦氣。

戴柳插柳:插柳是清明節的重要習俗。

柳樹得春氣之先,每年冬春轉換之際,當四野還是一片蕭條時,總是它最先吐出新綠。

吃青團: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取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製作成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