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在哪?

武漢市武昌區蛇山西山坡特1號。

黃鶴樓在哪?

黃鶴樓在武漢市武昌區蛇山西山坡特1號。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地處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為武漢市地標建築;始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223年),歷代屢加重修,現存建築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重建於1985年;因唐代詩人崔顥登樓所題《黃鶴樓》一詩而名揚四海。1987年11月28日,經全國評審委員會審定,中國建築業聯合會授予黃鶴樓首屆建築工程魯班獎。

1991年,國家旅遊局授予武漢市黃鶴樓公園“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稱號。2007年,武漢市黃鶴樓公園被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正式批准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得蛇山頂,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築面積3219平方米。72根圓柱拔地而起,雄渾穩健;60個翹角凌空舒展,恰似黃鶴騰飛。樓的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黃鶴樓色彩絢麗,雄奇多姿。

黃鶴樓得名,有“因山”、“因仙”兩説。唐《元和郡縣圖志》稱,“吳黃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臨大江,西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而唐《圖經》則有“昔費禕登仙嘗駕黃鶴返憩於此”因以名樓典故。與此相類似的還流傳着仙人子安乘鶴、呂洞賓“跨鶴登仙”等故事。昔之論者曾為二説聚訟不決。餘以為,就得名時序言之,實證性的“因山”名樓説似在前頭,三國東吳於黃鵠磯初建戍樓之際,“鵠”、“鶴”音轉,成“黃鶴樓”之名;而“因仙”説大約興起於道教仙話盛行的南朝時期,至唐代則因文人題詠而播揚廣遠。“因山”説為黃鶴樓得名奠定了地理學基石,“因仙”説卻令賞樓者插上縱橫八極的想象翅膀,滿足了人們的求美情志和精神超越需求。兩説各具功能,以往並行不悖,相得益彰,今後也必將彼此映照,共存於永遠。

黃鶴樓的形制自創建以來,各朝皆不相同,但都顯得高古雄渾,極富個性。與岳陽樓、滕王閣相比,黃鶴樓的平面設計為四邊套八邊形,謂之“四面八方”。這些數字透露出古建築文化中數目的象徵和倫理表意功能。從樓的縱向看各層排檐與樓名直接有關,形如黃鶴,展翅欲飛。整座樓的雄渾之中又不失精巧,富於變化的韻味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