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出於哪個典故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出於哪個典故的答案是:離婁章句上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出於哪個典故

人生於世,或入世為官,或商海沉浮,或務農蠶桑,亦或閒雲野鶴,自在山林。總之無論你選擇哪一種人生,都離不開規矩,所以古語有云“不以規矩,不以成方圓”,所不同的只是規矩的多少。然而總有一些人不喜歡,或是故意的不遵守規則,所以在我們遊戲人生時,就十分有必要學一學該如何面對這些不守規則的人。

明朝時有這樣一則小故事,説的就是一羣不守規則的使者,擅自改變入貢的路線,而有一人想到一個好辦法,輕鬆搞定此事,讓這些不守規則的人吃了一個悶虧。

古時候的人很重視禮法,不僅是市井小民,就連皇親國戚也同樣不敢怠慢。並且“禮”同樣滲透進各行各業,同樣被各種不同身份,不同職業的人重視。其中使者這方面,就有許多“規矩”是他們應該遵守的,比如道路,選哪條路,走哪些地方也都是有規定的,如果你隨便亂走,那就是十分不禮貌的事情了。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你在故意挑釁,所以,一般情況下,使者入貢是不會擅自更改路線的。

明朝時期,大同貓兒莊本是北方胡虜入貢的正路。而在明憲宗成化初年,就有使者從其他路線進入。憲宗因為守臣的奏報而准許了這次入貢,雖然這些使者這樣做確實讓人十分不舒服,但一時間羣臣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來處理這件事,總不能讓這些人原路返回,再重新入貢一次吧。然而禮部尚書姚夔(字大章,諡文敏)想到了一個辦法,於是奏請皇帝

皇帝一看有人主動來解決此事,當然樂觀其成。於是將此事全權交給姚夔處理,而姚夔的處理方法也十分簡單,就是將一切宴賞的禮節儘量簡化。這樣一來,入貢的使者很不高興,便質問姚夔,姚夔則一本正經地告訴使者説:“過去北方使臣進貢都從正路走,朝廷均以隆重的禮節對待。現在你們從小路來,不合常規,所以懷疑你們不是北方的頭目,因此只能以其他地方的使臣禮節來待你。”這是明顯的將計就計,畢竟這些使者理虧在先,自然無話可説。

故事很簡短,道理也很簡單,就是將計就計,你不講規矩,我同樣也不按規矩來,並且還讓你無法來鬧,只能吃個悶虧,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而我們欠缺的,只是處理這類事件的經驗,和需要把握的度。因此,如果你對這個小故事感興趣,不妨好好研究一下,如果自己也遇到了這樣不守規矩的人,也學一學姚夔的處理方法,或許同樣有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