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寫了哪些風俗

元日寫了哪些風俗的答案是:放爆竹;喝屠蘇;換桃符

《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着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着千家萬户,他們都忙着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1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着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户疃疃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户。用“疃疃”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徵無限光明美好的

前景。結絢“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佈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 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萬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 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像的描寫,瀉自己執政變法,除舊佈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 寓意深刻的好詩。

元日寫了哪些風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開門爆竹”一説古已有之。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古人有正月七年級飲屠蘇酒的風俗。南朝《荊楚歲時記》載,從漢代開始,除夕飲椒柏酒,魏晉以後改飲屠蘇酒。正月一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屠蘇酒”。

晉《時鏡新書》解釋了正月七年級飲酒先小後老風俗的由來:“俗以小者得歲,故先酒賀之;老者失時,故後飲酒。”習俗認為年齡小的人過年長了一歲,是喜事,所以讓他先飲作為祝賀;年齡老的人過一年少一年,拖一點時間後喝,含有祝他們長壽的意思。

在明代以後,基本上全國在新年的時候都會在門口貼上這些紙張,桃符逐漸演變成了春聯,現在也有用桃符來代指春聯的説法。

春聯:即對聯,亦名“門對”、“聯對”、“桃符”等。一説春聯來源於桃符;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