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九月第幾周為全國推廣普通話

每年九月第幾周為全國推廣普通話的答案是:第三週

經國務院批准,每年9月第三週是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週。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週由1997年國務院總理辦公會議批准舉辦,從1998年起每年舉辦一屆,由教育部、國家語委會同相關部門組成推普周領導小組共同組織開展。

第23屆全國推普周定於2020年9月14日至20日舉行,主題為“同講普通話 攜手進小康”。

語言文字是文化傳承的載體,是國家繁榮發展的根基。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週已成為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升公眾文化素質、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平台,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推動中華文化傳承發展、增進民族團結、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全國各地、各行業系統將圍繞本屆推普周主題,結合推普脱貧攻堅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活動。

河北省、江蘇省、湖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還將通過將推普周發展為“雙推月”、組織高校師生就全省23個5A級景區景點外文譯寫情況進行現場調研、開展全省縣域普通話普及情況調查、舉辦返鄉大學生和中青年農牧民“誦紅色經典,抒愛國情懷”主題演講比賽等,大力宣傳國家語言文字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規範標準,傳播優秀語言文化。

每年九月第幾周為全國推廣普通話

推普周舉辦20多年來,在以黨政機關為龍頭、學校為基礎、新聞出版行業為示範、公共服務行業為窗口等重點行業領域帶動下,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社會用字進一步規範,世界語言大會成功舉辦,中國詩詞大會等優秀語言文化品牌活動廣受關注和讚譽,中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國際語言。

推普週期間和前後,各地將圍繞大力推廣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普助力脱貧攻堅、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開展活動,通過宣傳海報、公益廣告等形式宣傳推廣普通話。

現代普通話的主要來源是元朝時期以大都(北京)話為基礎所編制的《中原音韻》,前身是明清官話,到了雍正年間,清朝正式確立北京話為標準官話。現代普通話跟東南地區方言相比,保留的古音比較少,並且消失了“入聲”。

1909年清政府將北平語音命名為國語。民國時多次制定標準,1918年北洋政府公佈了第一套國家認可的國音注音字母,1920年爆發“京國之爭”,1932年經國民政府教育部頒佈《國音常用字彙》後,確定國語標準。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而不是以灤平語音為標準音。制定標準後於1955年向全國推廣。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立了普通話和規範漢字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