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是佳節嗎

端午是佳節嗎的答案是:是

端午是佳節嗎

農曆初五端午節,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粽子飄香,艾葉芳菲,人們採取各種各樣的形式,歡度端午佳節。端午節,又稱端陽、重午節、龍舟節、龍節等等,名稱多多。

1.端午起源於“惡日”戰國時代,五月五日被視為“惡月”“惡日”。農曆五月,多陰雨天,衣、物都容易黴爛,稻田亦易遭蟲害。舊時人們認為五月諸事不吉,稱為“惡月”,採取不嫁娶、不建房、不砌灶、不搬家、不造船等迴避的辦法。因為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所以,這一天以除瘟、驅邪、求吉祥,因而出現了相關的文化活動,形成了頗有特色的端午節。

2.起源於古百越祭祀活動

中國長江以南曾居住着一個龍的圖騰族羣,即古百越族。古代的百越民族是以龍為圖騰的,每年在五月五日這一天,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其中有一項活動便是在急鼓聲中刻畫成龍形的獨木舟,在水面上作競渡的遊戲,繪圖騰神,也給自己取樂。這便是龍舟競渡習俗的由來。

其實,惡日是北方的習俗,賽龍舟是南方的習俗,隨着時代的發展,南北的不斷融合,就發展成了今天的端午節。

3.紀念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他熱愛楚國,卻換來君主的猜疑與貶謫,眼見楚國覆滅,楚原悲痛欲絕,投汩羅江而死。

百姓們感念他對於祖國的忠誠,於是劃舟船找尋他的屍體,又將飯糰等扔進水中,希望水裏的魚蝦不要傷害他的身體。於是,賽龍舟、吃粽子發展成為紀念屈原的習俗。

吃粽子

古代為了祭祀投江屈原,荊楚之人在農曆五月五日將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為恐魚而吃,人們想用粽葉包米,外纏彩絲。之後,吃粽子成了端午節的習俗。

掛艾草

端午節那天,人們在院門前和屋檐下掛艾草和菖蒲。兩者都是中藥,蚊子怕這種味道,有驅蚊的效果。由於菖蒲的葉形似劍,古人稱之為水劍,説它可以斬千邪。於是人們就把菖蒲刻成了小人、小葫蘆等形狀,掛在孩子的脖子上,以求吉祥。還可以掛在門楣上,起到驅魔祛鬼的作用。

賽龍舟

據説楚國人借划龍舟來驅散江中的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古代人在比賽龍舟的時候,在終點設置了魚標,鴨標,鐵標,誰拿到這三個標就贏得了冠亞季軍。為使參賽者遠遠地看到終點,古代人也會在3個標誌上用錦緞打蝴蝶結。